只需要改变一下晚餐时间,血糖更好了!

2025-05-07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表明晚餐时间与 MTNR1B 基因影响血糖。深夜进食遇褪黑素分泌高峰,致胰岛素反应降、血糖波动升,携带风险基因者更显著,提前晚餐或可防代谢异常。

你是否经常在深夜刷手机时忍不住打开外卖软件,让一顿热气腾腾的夜宵陪伴入眠?当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你的胰岛细胞可能还在为这顿迟到的晚餐而忙碌——研究发现,晚餐时间与基因的微妙互动,正悄悄改写着人体代谢的剧本。发表在Diabetes Care的 “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研究正在揭开晚餐时间影响血糖的神秘面纱。

图片

一、昼夜节律失衡:代谢紊乱的隐秘导火索

在人体精密的生物钟网络中,褪黑素被誉为 “黑夜的使者”,由松果体在夜幕降临时分泌,不仅掌控着睡眠周期,更在代谢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携带 MTNR1B 基因 G 等位基因的人群,仿佛天生携带 “代谢敏感体质”—— 他们的胰腺胰岛细胞会过量表达褪黑素受体,使得深夜进食时,高浓度褪黑素与碳水化合物的相遇成为一场 "代谢危机”。

现代生活方式正不断挑战着进化形成的昼夜节律:34% 的美国人习惯在睡前 2.5 小时内进食,这种与褪黑素分泌高峰重叠的 “深夜食堂” 模式,被怀疑是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攀升的重要诱因。然而,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这种时间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究竟如何影响血糖稳态,一直是代谢领域的未解之谜。

二、精准时间实验:昼夜交叉的代谢图谱

研究团队在西班牙招募了 845 名习惯晚睡的志愿者,设计了一场精妙的实验:让每个人在两种极端晚餐时间接受葡萄糖耐量测试 —— 一种是睡前 4 小时的 “健康晚餐”(晚 7 点至 11 点),另一种是睡前 1 小时的 “深夜晚餐”(晚 9 点至凌晨 2 点)。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连续 7 天追踪他们的作息与饮食,确保实验完全贴合真实生活节律。

血样检测揭示了惊人差异:深夜晚餐时的褪黑素水平是健康晚餐的 3.5 倍,如同给胰岛细胞拉响了 “代谢警报”。当碳水化合物在褪黑素高峰时段涌入体内,原本应高效工作的胰岛素分泌系统出现了 “时差反应”—— 胰岛素反应降低 6.7%,血糖波动幅度却飙升 8.3%,形成典型的 “高血糖 - 低胰岛素” 异常代谢模式。

图片

深夜晚餐和健康晚餐的血清葡萄糖(A-C)和胰岛素(E-G)浓度

三、基因开关效应:风险等位基因的代谢放大机制

基因检测揭开了个体差异的关键密码:携带 MTNR1B 基因 G 等位基因的人群,就像拥有一个敏感的 “代谢调节阀”。随着 G 等位基因数量增加,深夜晚餐引发的血糖波动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 ——GG 纯合子的血糖曲线波动幅度是 CC 非携带者的 2.5 倍,胰岛素分泌抑制效应更呈指数级增长。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代谢紊乱并非源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是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特异性损伤。深夜褪黑素与 MTNR1B 受体的结合,如同按下了胰岛素分泌的 “减速键”,导致第一时相胰岛素反应显著降低,最终引发葡萄糖耐量受损。这种基因 - 时间的交互作用,在褪黑素浓度最高的深夜时段达到峰值,形成对代谢系统的精准打击。

四、改写代谢剧本:从实验室到生活的健康启示

这项研究首次在自然人群中证实:当晚餐时间与褪黑素分泌高峰重叠时,MTNR1B 基因风险变异会放大代谢损伤效应。对于携带 G 等位基因的人群,每一次深夜进食都是对胰岛细胞的 “双重考验”—— 高浓度褪黑素持续抑制胰岛素分泌,最终可能导致血糖调控系统的长期失衡。

尽管研究聚焦于健康人群,但其启示意义深远:对于占欧洲人群 30% 的 G 等位基因携带者(包括 40% 的 CG 杂合子和 10% 的 GG 纯合子),调整晚餐时间可能成为最简单的基因适配性干预。将晚餐提前至睡前 4 小时,不仅能避开褪黑素分泌高峰,更能恢复胰岛细胞的正常应答节律,为预防 2 型糖尿病构筑一道 “时间防线”。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 “何时吃” 比 “吃什么” 更重要的基因密码,更提醒我们:尊重昼夜节律,或许是破解现代代谢疾病的关键钥匙。在基因与时间的双重舞台上,每一次明智的晚餐选择,都是对未来健康的最佳投资。

参考文献: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91826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829, encodeId=79e222638290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ad98981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糖#</a> <a href='/topic/show?id=9f8b59905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晚餐时间#</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9905, encryptionId=9f8b599057d, topicName=晚餐时间), TopicDto(id=89818, encryptionId=ead9898189d, topicName=血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06 23:13:13 CST 2025, time=2025-05-0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6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降体脂不掉肌肉,还能降血糖!换种饮食方式或有新惊喜 | ADA 2024速递

2024年ADA公布了的一项亚组分析研究或许可解答上述问题,该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个体化饮食策略,结构化医学营养疗法能够在维持去脂体重的同时,改善血糖并降低体脂率。

研究表明,iNKT细胞通过诱导白色脂肪产热,缓解脂质堆积,降低肥胖患者血糖!

近年来,我国肥胖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形势日益严峻,据了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40年间持续增长,与肥胖流行趋势趋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最新Science,揭示糖脂代谢稳态整合调控的新机制!

该研究表明肝脏ALKBH5通过GCGR和mTORC1信号独立调节血糖和血脂稳态。

超50%人正在步入糖尿病!2大策略可降糖减重,糖耐1小时血糖更早发现患者

糖尿病前期患者非常普遍。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冬季血糖波动大!糖尿病患者如何控糖?

了解冬季糖尿病的管理要点并做出积极的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靠谱吗?

本文介绍了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的不同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即时血糖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因素,最后得出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代替血糖监测的结论。

JAHA:糖尿病和血糖对机械循环支持后心脏改善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T2D和LVAD植入前血糖改变了LVAD的心脏功能改善潜力和不良事件的风险。LVAD植入前血糖控制优化对这些结局的有利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血糖的稳定与肝脏的关系

文章阐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中肝脏所起作用,包括肝糖原分解、糖异生、糖原合成、脂肪合成与转化等,还介绍肝脏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血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ardiovasc Diabetol:血糖水平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较高的纵向FG和更大的FG变异性以剂量-反应方式与更高的SMI风险相关。这些发现支持常规心脏筛查对血糖升高受试者的重要性,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

JDB杂志期刊精要 | 丹麦全国研究:GLP-1RA和DPP-4i的血糖控制水平与心血管结局比较

该研究强调了血糖控制在影响糖尿病治疗的心血管结局中的重要性,GLP-1RA疗法在达到较低HbA1c水平时可能带来心血管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