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ologia:MicroRNA在大鼠早期产后生活中调节胰岛中的核心时钟基因表达
2017-10-29 MedSci MedSci原创
有证据表明细胞自主昼夜节律可以调节代谢过程和体内能量的平衡。胰腺β细胞功能达到成熟需要在出生以后,并且意味着由断奶时发生的营养供应的转变引发的转录变化,从而能够适应胰岛素分泌。到目前为止,虽然关于胰岛中启动昼夜节律的发育时机和确切机制不断增加,但是目前仍没有得到全面透彻的了解。
有证据表明细胞自主昼夜节律可以调节代谢过程和体内能量的平衡。胰腺β细胞功能达到成熟需要在出生以后,并且意味着由断奶时发生的营养供应的转变引发的转录变化,从而能够适应胰岛素分泌。到目前为止,虽然关于胰岛中启动昼夜节律的发育时机和确切机制不断增加,但是目前仍没有得到全面透彻的了解。
研究人员通过定量RT-PCR在出生后3个月的不同大鼠的胰岛和新生鼠(10日龄)和成年(3个月大)鼠的胰岛中测量昼夜节律基因表达。用microRNA反义或寡核苷酸类似物转染新生大鼠胰岛以评估 miR-17-5p和miR-29b-3p对目标昼夜节律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计算预测microRNA和昼夜节律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关系。
研究发现在新生小鼠和成年大鼠胰岛之间的24小时转录变化达到六倍,并记录Clock,Npas2,Bmal1,Bmal2,Rev-erbα,Per1,Per2,Per3和Cry2的整体表达变化。培养的胰岛细胞中时钟机制的同步显示与成年大鼠相比,新生小鼠会出现约1.5小时的细胞自主节律性延迟。计算预测揭示了一个复杂的监管网络的存在,并且与超过40个microRNAs有关,并且这些miRNA在出生后的成熟β细胞和关键的核心时钟基因中存在表达谱修饰。与这些计算预测一致,研究人员证明了miR-17-5p和miR-29b-3p在10日龄大鼠的成熟胰岛细胞中直接调节昼夜节律基因表达。
这些数据显示,昼夜节律在新生鼠胰岛中尚不能完全运作,并且microRNA在出生后的β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助于其调节。这个过程中的缺陷可能对昼夜节律生理和胰岛功能有长期的影响,有助于研究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的特征。
原始出处:
Cécile Jacovetti, Adriana Rodriguez-Trejo, Claudiane Guay,et al. MicroRNAs
modulate core-clock gene expression in pancreatic islets during early postnatal
life in rats.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Micro#
55
#BET#
45
#时钟基因#
76
#胰岛#
54
#DIA#
56
#CRO#
57
#基因表达#
39
#microRNA#
62
谢谢分享.学习了
61
学习了.谢谢.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