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iat Clin Neuros :情绪障碍中的精氨酸加压素:疾病病理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干预的目标

2024-06-29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AVP水平的改变与情绪障碍的不同表现型相关,如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浆AVP水平显著升高。

本研究重点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特别是作为疾病病理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药物干预目标。AVP是一种神经肽分子,以其抗利尿作用而闻名,主要调节血浆渗透压和血压。然而,现有文献表明,AVP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也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尤其在情绪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中。动物模型研究表明,AVP在调节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常与催产素(OT)共同作用。在人类中,AVP通过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以及5-羟色胺和谷氨酸系统的影响,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尽管测量血浆AVP在情绪和应激相关障碍中取得了一些有趣但不一致的结果,但最近的发展已经使copeptin作为一种稳定且可靠的AVP替代生物标志物引起关注。此外,考虑到精神药物常常导致AVP受体表达或信号传导的失调,进而引发如不适当利尿综合症和尿崩症等临床综合症,AVP在情绪障碍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受到重视。

为了探讨AVP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本研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关注AVP在CNS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AVP与单胺和谷氨酸路径在情绪障碍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此外,研究还总结了精神药物导致的AVP失调以及AVP受体拮抗剂在情绪障碍治疗中的药物开发进展。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通过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数据,分析了AVP在应激响应、社会行为调节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作用。动物模型研究包括AVP和OT在社会行为、认知和应激响应中的作用,而人类研究则通过血浆AVP和copeptin水平的测量来评估其在情绪障碍中的潜在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探讨了AVP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中的效果和当前的药物开发状态。

研究发现,AVP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AVP通过V1a和V1b受体在CNS中发挥作用,调节应激响应、社会行为和认知。V1a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肝细胞和血小板中,介导血管收缩、糖原生成和血小板聚集。在CNS中,V1a受体参与昼夜节律调节、体温调节和社会行为,而V1b受体主要在垂体前叶和边缘系统中表达,调节ACTH释放和情绪应激反应。研究表明,AVP和OT共同调节HPA轴,并在应激和情绪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图1:左图:精氨酸加压素 (AVP) 由下丘脑室旁核 (PVN) 或视上核 (SON) 产生和分泌;右图:AVP 也由 PVN 中的大细胞神经元 (mPVN) 产生,这些神经元响应渗透调节线索向垂体后叶投射轴突

在情绪障碍的病理生理学中,AVP被发现与单胺和谷氨酸系统相互作用,调节情绪和行为。特别是,AVP通过与5-HT1A受体相互作用,抑制中枢释放的AVP,进而调节攻击性和焦虑行为。此外,AVP还与谷氨酸系统相互作用,影响应激响应和情绪调节。

研究发现,AVP水平的改变与情绪障碍的不同表现型相关,如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浆AVP水平显著升高。copeptin作为AVP的替代生物标志物,在情绪障碍的研究中显示出较大的潜力。copeptin水平的增加与应激响应密切相关,且较AVP更稳定,更易于测量。一些研究表明,copeptin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响应的指标。例如,较高的基础copeptin水平与抗抑郁药治疗不响应显著相关。

图2:显示了精氨酸加压素 (AVP) 的主要作用,以及 AVP 受体类型,AVP 通过这些受体类型作为激素或神经递质发挥下游生理和行为反应

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AVP在情绪障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调节应激响应和社会行为方面。AVP与HPA轴、单胺和谷氨酸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其在情绪障碍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作用。copeptin作为AVP的替代生物标志物,显示出在情绪障碍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尤其在预测治疗响应方面。此外,AVP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开发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当前的临床试验结果尚不完全一致,但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其在特定情绪障碍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AVP在情绪障碍中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这些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理解,还为未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AVP及其替代生物标志物copeptin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精细的生物标志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文献出处:

Hu H, Zarate CA Jr, Verbalis J. Arginine vasopressin in mood disorders: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disease pathology and a target for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24:10.1111/pcn.13703. https://doi.org/10.1111/pcn.137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2317, encodeId=c136221231e8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d5553155d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情绪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2dc4e64521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氨酸加压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155, encryptionId=5d5553155d7, topicName=情绪障碍), TopicDto(id=76452, encryptionId=2dc4e645218, topicName=精氨酸加压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n 29 11:17:19 CST 2024, time=2024-06-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Lancet Psychiatry:精神障碍、情绪障碍患者应优先接种COVID-19疫苗

应考虑对所有该研究中确定的高危患者优先接种疫苗。此外,需要对出现COVID-19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适当的医院转诊,以抵消可能减少的治疗机会。

Thyroid:甲状腺功能与情绪障碍的关系

TSH和FT4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对MDD及其亚型的风险没有影响,对轻微的抑郁症状也没有影响。这表明抑郁症状不应归因于甲状腺功能的微小变化。

JAMA 子刊:情绪障碍影响青少年获取驾照的可能性以及增加驾驶初期的事故风险

情绪障碍青少年获得驾照的可能性较低,且驾驶过程中遇到不利结果的概率较高。

JAMA:补充维生素D3不能降低老年人抑郁风险

对于50岁以上,基线无临床相关抑郁症状老年参与者,接受维生素D3不能降低抑郁风险或改善情绪得分

郑毅: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强迫症既往认为较为少见,归类在儿童期情绪障碍中,《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取消儿童期情绪障碍后,将其划入强迫症这一疾病分类中。国外报道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患病率为0.25%~4%。儿童强迫症发病年龄在9~12岁,10%起病于7岁以前。男孩发病比女孩平均早2年。早期发病的病例更多见于男孩、有家族史和伴有抽动障碍的患儿。

Neurology:癫痫入院后情绪障碍住院的风险增加

由此可见,癫痫入院与随后的情绪障碍再入院有关。该人群风险升高的程度表明患有癫痫的患者在入院期间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精神疾病筛查。

Psychological Medicine:童年受创伤者青年时期情绪、认知受损可能与额叶体积减少有点关系

童年创伤与额叶灰质减少有关,与精神疾病发病率无关。额叶体积的改变可能是创伤暴露个体的情感和认知障碍的基础。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血液IL-6、GDNF和BDNF可能是与情绪障碍、物质滥用障碍和自杀相关的外周生物标志物

血液IL-6、GDNF和BDNF可能是与情绪障碍、物质障碍和自杀相关的脑生物学信息丰富的外周生物标志物。

JAACAP:父母情绪障碍与子女焦虑症风险

我们发现父母的情绪障碍显著增加了子女患各类焦虑症的风险,尤其是恐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