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揭示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2025-04-17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胆汁酸-TGR5信号轴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进而提出了靶向肠道微生物群和/或改变胆汁酸代谢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相关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胆汁酸(bile acids)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对冠心病(CAD)患者中血小板活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

2025年4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The gut microbiota–bile acid–TGR5 axis orchestrates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atherothromb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胆汁酸-TGR5信号轴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进而提出了靶向肠道微生物群和/或改变胆汁酸代谢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相关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首先,研究团队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胆汁酸谱检测和粪便样本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脱氧胆酸(DCA)水平明显降低,且冠心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中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含量明显下降,影响了DCA的代谢。

 随后,该研究通过体外使用DCA探索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发现DCA体外可明显抑制血小板的激活。

研究团队使用胆汁酸受体TGR5的抑制剂以及TGR5基因敲除小鼠,通过血小板功能学实验和动脉血栓形成实验,证明了DCA通过与血小板上的TGR5受体相互作用,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和动脉血栓形成。

最后,该研究通过体外血小板功能学实验、体内动脉血栓实验和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发现口服给予DCA、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以及健康人群的粪便,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的血小板过度反应和血栓形成,减少心肌微血管血栓形成,并保护心脏免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上,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中的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可以通过血清DCA抑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TGR5/cAMP/PKA解释了血清DCA水平降低所引起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机制。该发现提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即口服DCA、B. vulgatus或移植健康个体的粪便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和体内血栓形成。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期刊配发了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Cristina Menni教授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Ana M. Valdes教授对该研究的同期述评,题为:A perspective on thrombogenesis through gut microbiota-derived bile acids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该述评指出,尽管进行了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心血管动脉血栓仍给健康带来重大负担,血小板过度反应会促使血栓形成,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葛均波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脱氧胆酸可调节血小板活性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有重要临床应用转化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戚志勇主治医师、张鹏博士、曲亚男博士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系张伟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钱菊英教授、吴鸿谊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时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的大力支持。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杨帆计划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5-00637-x

述评连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5-00634-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0891, encodeId=5ac322608913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c33081e4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冠心病#</a> <a href='/topic/show?id=2444834852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胆汁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817, encryptionId=77c33081e40, topicName=冠心病), TopicDto(id=83485, encryptionId=24448348527, topicName=胆汁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17 18:17:23 CST 2025, time=2025-04-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粗大右冠脉弥漫性长病变植入支架后血流中断各种方法没有恢复

52 岁男性因间断胸痛入院,有多种病史,诊断为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等多种疾病。急诊冠脉造影发现右冠脉问题,多次处理后前向血流仍未恢复,探讨了相关原因及处理方法。

成人抑郁症患者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

成人抑郁症患者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

《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解读全攻略,快快码住!

本文为大家带来《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后文简称为《指南》)的解读,希望对大家的老年人冠心病诊疗工作有所帮助。

粗大右冠脉急性闭塞大量血栓溶栓成功后再闭塞

48 岁男性因反复胸闷胸痛入院,有高血压等病史。冠脉造影示右冠脉及前降支瘤样扩张、闭塞伴血栓。经开通右冠脉等治疗,后续多次造影并调整用药,因症状和指标变化对药物进行增减与替换。

急诊中的噩梦——三支闭塞

68 岁男性因晕厥入院,有冠心病史,冠脉造影多支血管闭塞,右冠开通反复,最终死亡。探讨死亡原因及治疗策略,警示介入需谨慎。

心血管科高频疾病系列之——冠心病篇

本文汇总了冠心病近期的研究进展、优质的指南解读、实用的医学公式和课程等优质内容,全方位助力临床医生,点击立即开启学习之旅。

提心吊胆的后扩张

52 岁男性因发作性胸痛胸闷 2 年加重伴晕厥入院,有糖尿病史,诊断有心脏多方面问题。冠脉造影处理 RCA,治疗中多次扩张出现胸痛、ST 段抬高,经药物处理缓解,总结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要点。

小欧探案记|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血脂管理方案

联合ω-3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心血管风险,为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策略。

冠心病风险降低近30%!JAMA子刊:两大血脂指标同时改善,获益或更大

LDL-C是ASCVD危险因素,现有治疗达标率有限且有残余风险。研究表明,APOC3与LDL-C相关靶点水平同时降低,冠心病风险进一步降低且呈叠加效应,或为高危患者治疗带来新方向。

双导管乒乓技术完成左主干复杂分叉病变双支架植入

66 岁女性因心悸、胸闷入院,有高血压史。冠脉造影见多处血管病变,经多种操作及 Mini Crush 双支架术治疗,术后支架膨胀良好,部分分支血流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