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T防治的现状与未来:指南推荐不断细化,循证依据逐渐充分
2024-10-0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梅斯医学特邀请潘宏铭教授围绕CTIT防治的前沿领域进行解读,并将采访内容精要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CTIT)为肿瘤治疗时的常见疾病,可导致患者出血、药物剂量强度降低及治疗时间延迟,增加不良预后风险。对高危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T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1]。随着对CTIT出血风险和危害的进一步认知,以及越来越多新药的涌现,《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进一步新增了对CTIT一级预防适用人群的相关推荐[2]。基于此,梅斯医学特邀请潘宏铭教授围绕CTIT防治的前沿领域进行解读,并将采访内容精要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Q1:2024年发布了新版CSCO CTIT诊治指南[2],想请您谈一谈临床上CTIT会给肿瘤患者带来哪些影响?为何要强调CTIT防治的重要性? 潘宏铭教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CTIT)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能会导致抗肿瘤药物剂量强度降低、治疗周期延长甚至化疗的终止,严重影响抗肿瘤药物治疗计划的实施,进而引起预后不良。同时,发生CTIT后的消化道出血、咯血等风险也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强烈呼吁肿瘤治疗相关科室的医生高度重视CTIT的防治。
Q2:请问CTIT的二级预防适用于哪些患者?指南中推荐的指征是怎样的?
潘宏铭教授:最新发布的《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中明确指出,CTIT二级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防止下一个化疗周期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以确保下一次化疗能够足量、按时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2024 CSCO CTIT中推荐的二级预防指征也非常明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采用二级预防:(1)上一个化疗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者;(2)上一个化疗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但<75×109/L者,同时满足至少1个出血的高风险因素接受放疗者。高危因素包括:①既往有出血史;②既往接受含铂类、吉西他滨、阿糖胞苷、蔥环类、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等药物治疗;③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靶向药物和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联用;④肿瘤细胞骨髓浸润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⑤ECOG体能评分≥2分,或出现重度营养不良,合并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者;⑥既往接受过放疗或者正在接受放疗,特别是长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需要注意的是,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及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在内的CTIT的预防药物对升高血小板具有延迟效应,因此需提前预防使用。rhTPO依然是最新版CSCO CTIT诊疗指南的首位推荐药物,有着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以及二十余年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和临床使用经验积累,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广泛认可。2024 CSCO CTIT建议化疗结束后1~2天内开始使用rhTPO和/或rhIL-11(2B类)。已知血小板最低值出现时间的患者,可在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前10~14天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次),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7~10天(2B类)。合理用药方能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让患者能够安然度过出血风险,从而更好地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同时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Q3:请问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哪些情况时,会建议启动CTIT的一级预防?其应用有哪些注意事项,前景如何?
潘宏铭教授:在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体反应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发生CTIT的几率及严重程度不一,难以准确预测,因此目前指南中对一级预防的适用人群并无明确推荐。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进行同步放化疗或放疗涉及长骨、扁骨照射,化疗方案为联合/单用骨髓抑制毒性较大药物如吉西他滨、铂类、阿糖胞苷、阿霉素的肿瘤患者,化疗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如果基线血小板值<100×109/L或3天内降幅超过40%,或患者合并低营养状态,或合并严重弥漫性肝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考虑进行一级预防。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CTIT的一级预防尚缺少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支持,在临床推荐使用时仍属于超适应证的范围,所以在使用前需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知情同意,并申请超说明书用药。当然,我们也在不断推动CTIT一级预防的相关研究,以丰富CTIT一级预防用药的循证医学依据。
Q4:随着肿瘤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抗肿瘤药物也是层出不穷,而CTIT作为肿瘤治疗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支持领域,其防治药物有哪些研究进展?
潘宏铭教授:近年抗肿瘤治疗的新药层出不穷,深得肿瘤科医生的关注。同时,其支持领域的新药进展,尤其是CTIT防治相关药物的进展也是备受瞩目的热点。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新药研发取得了长足进展,海曲泊帕、罗普司亭等药物使用更加方便,并且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但在CTIT防治领域的循证依据仍然不足,因此2024 CSCO CTIT将此类药物作为二级以及三级推荐,同时对其适用范围、注意事项也进行了细化。我们呼吁相关企业能够推动TPO-RA类药物在CTIT防治中的临床研究,进一步丰富循证医学依据,让临床医生有更加充分的理由、更高级别的证据来进行此类药物的使用和推荐。
CTIT是抗肿瘤药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预后不良,应引起肿瘤治疗相关科室的高度重视。最新发布的2024 CSCO CTIT依然推荐rhTPO为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建议化疗后1~2天内开始使用,并根据血小板最低值调整剂量和频率。此外,2024 CSCO CTIT中更新了对一级预防的相关推荐,但相关用药仍属于超适应证的范围。期待未来能够开展更多相关研究,为指南推荐和临床用药提供更多参考和支持,也为CTIT防治领域的新药的应用提供更多高级别循证依据。
专家简介

潘宏铭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导师、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卫健委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指导中心主任
国家新药审评专家
国家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继教中心肿瘤学综合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CSCO支持和康复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中英论文130余篇,主持和参加临床试验280多项,主编《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肿瘤内科诊治策略》和《肿瘤内科合理治疗和用药技巧》等,主持制订《中国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消化道肿瘤合理用药指南》等,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33):2579-2590.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30409-00575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 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