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iatry:儿童精神病症状、认知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2024-09-02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内化症状与认知能力在轻症时呈正相关,而在重症时呈负相关。这种非线性关系提示在评估儿童认知功能障碍时需考虑症状负担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儿童精神病症状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不同症状严重程度下这种关系的变化。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认知功能障碍通常是导致功能性残疾的关键因素。在许多精神疾病中,认知能力的下降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已有研究对此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结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大样本儿童的数据,揭示认知能力与精神病症状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青少年大脑与认知发展”(ABCD)研究项目,涉及美国21个地点的5175名儿童,这些儿童在9至11岁时进行了初次评估,并在两年后进行了随访。研究使用了多种统计模型,包括线性、多项式和广义加性模型(GAMs),以探讨认知能力与精神病症状之间的连续关系。研究的主要测量指标为儿童的总体认知得分和通过儿童行为核查表(CBCL)评估的精神病症状。

研究发现,认知能力与精神病症状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在症状负担较轻的儿童中,内化症状(如焦虑和抑郁)与认知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症状负担较重的儿童中,则呈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当症状负担较轻时,认知能力较强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内化症状,而当症状负担较重时,认知能力较强的儿童则可能表现出较少的内化症状。这种非线性关系可能解释了之前研究中关于认知能力与精神病症状之间关系的相互矛盾的发现。

图1.一般认知与症状之间关联的线性估计

在方法方面,研究使用了广义加性模型来详细刻画认知能力与不同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10,000次的Bootstrap重抽样分析,研究确认了不同症状严重程度下认知能力与精神病症状之间的显著关系差异。特别是在内化症状方面,这种关系的反转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低症状负担的儿童中,症状与认知能力的正相关性较强,而在高症状负担的儿童中,症状与认知能力的负相关性则更为明显。

图2.按症状严重程度分列的精神症状与一般认知之间关联的非线性估计

研究的结论是,精神病症状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复杂且依赖于症状的类别和严重程度。研究结果提示,在评估儿童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病症状的关系时,需考虑症状负担的非线性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非线性关系,并在临床研究中纳入更多的临床样本以验证这些发现。

原始出处:
Pines, A., Tozzi, L., Bertrand, C., Keller, A. S., Zhang, X., Whitfield-Gabrieli, S., Hastie, T., Larsen, B., Leikauf, J., & Williams, L. M. (2024). Psychiatric Symptoms, Cognition, and Symptom Severity in Children.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8, 2024.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4.239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648, encodeId=c6b52223648e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af7e65386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病#</a> <a href='/topic/show?id=512891259e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认知能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538, encryptionId=4af7e653869, topicName=精神病), TopicDto(id=91259, encryptionId=512891259e6, topicName=认知能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Sep 02 10:53:35 CST 2024, time=2024-09-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远离“甜蜜的诱惑” Science子刊:高糖饮食极可能诱发精神类疾病?

高糖饮食可能通过GLO1相关的代谢通路影响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取,造成微毛细血管损伤和大脑功能障碍,最终引起精神疾病。

氨磺必利的全病程治疗策略,精神病领域的多位专家联手打造!

精神分裂症是好发于青壮年群体的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患者以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为主要症状,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寿命,也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IJNS:健康促进干预对预防早期精神病患者体重增加的疗效

研究结果强调了社区精神卫生护士采取整体方法的必要性,定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的潜在好处,以及在旨在改善早期精神病患者身体健康时家庭成员参与的重要性。

NeuroImage:MK-Curve提高了识别临床精神病高危患者白质改变的敏感性

该研究发现CHR患者的FA和MK较低,这与以前在精神病谱系中报道的dMRI发现一致。在MK曲线校正后,发现FA和MK异常广泛且重叠。

AJG: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更大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梗阻、食物嵌顿及反流样症状等。

Biological Psychiatry:少时太焦虑,24岁精神病风险大

童年和青春期持续的高度焦虑可能是精神病的一个风险因素。持续的焦虑可能通过激活应激激素和无法消除炎症而与随后的精神病有关。这些结果有助于对精神病进行预防性干预的潜力,以早期焦虑为新目标。

Schizophrenia:早期精神病中海马分区和葡萄糖代谢的纵向研究

非糖尿病首次发病的精神病患者和临床高风险患者的海马体积较小,尤其是在海马尾部,且这些体积缺损在一年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同时,CHR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在随访期间显著增加,与临床结局恶化相关。

两部门:进出口麻醉和精神药品应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许证

进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儿子和父母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

近日,一则关于儿子和父母先后将对方送进精神病院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