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in & Cell:王永成/樊龙江团队合作开发微生物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

2024-06-01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建立了基于随机引物的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及其数据分析方法,首次实现了复杂微生物组样本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近日,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王永成团队、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樊龙江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瑜团队联合M20 Genomics公司Protein & Cell上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single-microbe RNA sequencing reveals adaptive state heterogeneity and host-phage activity associations in human gut microbi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基于随机引物的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及其数据分析方法,首次实现了复杂微生物组样本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与分析。通过对人类肠道菌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与分析,揭示了人类肠道菌群的异质性,结合针对性的计算分析方法,实现了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注释和细菌-噬菌体转录活性分析,为人类微生物组研究提供新视角。

图片

微生物组样本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因样本中菌群的复杂性和不同物种RNA的低捕获效率,相对纯培养样本更为困难。基于团队之前开发的smRandom-seq (Xu et al., Nat Commun, 2023),通过优化随机引物设计和反应体系,该研究开发的smRandom-seq2得以提高逆转录效率、细菌捕获效率,并有效降低交叉污染(图1)。同时,研究开发了配套的生信分析方法和工具,用于分析测序得到的微生物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包括单细菌注释、细菌转录表达和噬菌体转录表达三个分析模块。通过上述生信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每个微生物的准确分类注释,并可进一步开展细菌和宿主-噬菌体关联分析

图片

图1. smRandom-seq2工作流程示意图

该研究利用smRandom-seq2对健康人类的粪便样本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共捕获8,478个细胞, 根据注释结果共鉴定得到98种肠道微生物,其中15个属的丰度高于1%,丰度最高的前5个属分别为PrevotellaPhascolarctobacteriumClostridiumDoreaRoseburia。根据肠道微生物的转录状态进行降维聚类,结果共划分出11个细菌簇,属于9个不同的细菌属,包括PrevotellaClostridium、FusicatenibacterDoreaCAG-81RoseburiaPhascolarctobacterium、 FaecalibacteriumLachnospiraPrevotella属和Roseburia属分别纳入了2个细菌簇,研究将这两个属的细菌簇进一步注释到物种水平。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2种Prevotella菌之间和3种Roseburia菌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发现同一个属的不同菌种间存在适应性反应的功能异质性Phascolarctobacterium是肠道菌群中丰度最高的属之一,而样本中所有Phascolarctobacterium的细菌均属于同一菌种:P. succinatutens。为探索其是否存在种群内异质性,研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聚类结果显示存在3个主要细菌亚群,并鉴定了这些亚群之间的DEG。研究发现了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以及耐药相关的基因,如ISClte1和mdtB等在亚群1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基因表达共现分析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共现关系,提示P. succinatutens的耐药性可能来自该亚群。同时,研究发现了亚群2中琥珀酸途径的相关基因,如mutB等存在显著的高表达,提示该亚群通过琥珀酸进行化学能转换的能力更高。以上结果揭示了同一菌种在人类肠道中的功能异质性,体现了其不同的适应策略。

鉴于smRandom-seq2可以同时测定细菌及其中的噬菌体转录本,该研究建立了相应生信分析工具(MIC-Phage),在单个微生物水平上分析人类肠道菌群中宿主-噬菌体互作的转录关联。分类注释结果显示了人类肠道菌群中9个主要属的噬菌体转录谱,噬菌体和细菌转录谱的聚类结果与9个主要细菌属的匹配非常吻合,不同属间噬菌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噬菌体特异性感染的特征和能力。研究选择每个属中转录活性最高的前20个噬菌体(共180个噬菌体)进一步分析,鉴定得到373种可靠的宿主-噬菌体关联,其中至少有325种为新发现,体现smRandom-seq2在建立准确的体内宿主-噬菌体转录活性连关联方面的优势。

该研究开发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mRandom-seq2,克服了以往技术的种种限制,能够处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样本,可在单个细菌的分辨率上高效率、高灵敏地分析各种微生物菌群。利用这一技术捕获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的功能异质性,本研究揭示了人肠道菌群中细菌属内、种内的适应性策略异质性,发现了数百个新的宿主-噬菌体转录活性关联,开启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新方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一飞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博士生钱青宏、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博士后丁利国、浙一医院硕士生瞿闻馨、M20 Genomics张天宇和宋孟迪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永成研究员和樊龙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原文:

Yifei Shen, Qinghong Qian, Liguo Ding, et al. High-throughput single-microbe RNA sequencing reveals adaptive state heterogeneity and host-phage activity associations in human gut microbiome. Protein & Cell, pwae027, https://doi.org/10.1093/procel/pwae02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7854, encodeId=3548220e854b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9d350e162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生物组#</a> <a href='/topic/show?id=e0ae115112a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单细胞转录组测序#</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5112, encryptionId=e0ae115112ac, topicName=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TopicDto(id=50716, encryptionId=49d350e1625, topicName=微生物组)],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n 01 23:27:32 CST 2024, time=2024-06-0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PLoS Pathog:研究揭示宫颈阴道微生物组在HR-HPV自然发展中的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然而,只有一小部分高危(HR)HPV感染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症。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宫颈阴道微生物组(CVM)在HR-HPV自然发展史中的作用

Cell:泛癌多组学分析揭示转移性肿瘤中微生物组多样性与免疫治疗反应关系

该研究构建了转移性肿瘤微生物组的泛癌资源,有望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Cell:非营养性甜味剂或能影响人类机体的微生物组并改变机体的血糖反应

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发现,这些糖类替代物并不是惰性的,事实上,有些非营养性甜味剂或能以一种特殊方式改变人类消费者机体的微生物组。

Nature:揭秘父系微生物群扰动:对后代健康的深远影响

研究探讨了父体微生物组变化对后代健康的潜在影响及其机制。

Eur Urol:转移肾细胞癌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组分析

预临床模型和早期临床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的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响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了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

微生物组疗法治疗癌症!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或迎来新希望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脑癌,尚无治愈方法。

A&R: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高风险个体与健康人群相比的口腔微生物组差异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早期RA患者和有患RA风险个体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的口腔微生物组和牙周状况。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儿童肺微生物组和代谢组改变

我们假设肺微生物群及其衍生代谢物在 PAH-LTRS 患儿中受到干扰,这可能有助于 PAH-LTRS 的进展和结果。

J Microbiol:粪肠球菌CBT SL-5精华液或可能为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新选择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特点是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质化、痤疮杆菌在毛囊角质层的定植以及炎症。抗生素耐药的痤疮杆菌和皮肤微生物组的失调在痤疮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Nature Medicine:从微生物组到癌症防治: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发展的相关性探讨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在结直肠癌研究中采用微生物组分析所面临的科学和方法学挑战,而且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特别是在如何设计研究以及如何解释微生物组数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