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25.6震撼突破!北京中医药大学最新临床研究:中医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

2025-06-07 梅斯循证中医药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为针灸治疗 IBS 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有望改写 IBS 的治疗格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全球约 4.1% 的成人受其困扰。IBS 患者常因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针对 IBS-D 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及压力管理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疗效有限、副作用多、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东亚地区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已有千年历史,然而其在 IBS 治疗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既往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单中心、安慰剂反应率高等方法学缺陷。

近期,《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名为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TION)” 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针灸治疗 IBS 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有望改写 IBS 的治疗格局。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试验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于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中国的 6 家医院开展,共纳入 280 名符合罗马 IV 诊断标准的 18 - 75 岁 IBS-D 患者。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 周导入期、6 周治疗期和 12 周随访期。在导入期,患者通过手机电子日记记录每日 IBS-D 症状。随后,患者按 1:1 比例随机分配至针灸组和假针灸组,接受为期 6 周、共 15 次的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至第 18 周。

图片

图2 试验流程

干预措施

针灸组患者接受标准针灸治疗,使用单次使用的无菌针具,针刺固定穴位(包括 CV12、CV4、双侧 ST25、双侧 ST36、双侧 ST37 等)及根据中医辨证选择的可选穴位(如 LR3、SP6 或 ST44)。假针灸组则使用外观相似但针尖圆钝的安慰剂针具,在非穴位处进行操作,且不穿透皮肤。两组患者均接受 30 分钟的治疗,每周 3 次(第 1 - 3 周)或 2 次(第 4 - 6 周),共 15 次。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继续使用电子日记记录症状,同时接受每周的随访评估。

图片

图3 穴位与非穴位的位置

患者基线特征

共筛选 584 例患者,最终 280 例纳入随机分组,其中针灸组 141 例,假针灸组 139 例。意向性分析人群平均年龄 34.0 岁,女性 117 例(41.8%)。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职业、既往治疗史、IBS 相关症状评分等基线特征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图片

图4 患者基线特征

复合反应率及主要结局

在治疗第 6 周时,针灸组 71 例(57.9%)患者达到复合反应,显著高于假针灸组的 47 例(41.4%),风险比为 1.40,P = 0.008。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复合反应率均逐渐提高,但仅针灸组在治疗结束后直至研究结束(除第 16 周外)保持相对稳定。至第 18 周,针灸组复合反应率达到 60.8%,而假针灸组为 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此外,从第 5 周开始,针灸组患者每周松散大便天数的减少量显著大于假针灸组,且这一差异在后续随访中基本保持,仅在第 14 周和第 16 周出现短暂波动。然而,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周最严重腹痛评分虽均有下降,但组间差异直至第 18 周才显现统计学意义(P = 0.012)。

图片

图5 复合反应率及其组成部分

其他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后,针灸组患者 IBS-SSS 评分平均降低 127.3 分,显著优于假针灸组的 89.3 分(P < 0.001)。从第 4 周起,针灸组在 IBS 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方面持续优于假针灸组,至第 18 周,两组 IBS-SSS 评分差异接近 50 分。以 IBS-SSS 评分降低≥50 分为标准计算的反应率,针灸组为 83%,假针灸组为 68.4%,组间差异为 14.6%(P = 0.004)。在 IBS 症状缓解评估方面,针灸组 61.36% 的患者在治疗后达到缓解,显著高于假针灸组的 34.96%(P < 0.001),且从第 2 周起,针灸组报告缓解的患者比例始终高于假针灸组。但在 IBS-QOL、PHQ-9、腹胀评分和大便频率方面,两组间未发现显著差异。

图片

图6 根据IBS-SSS,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四个级别的详细分类

盲法评估与药物使用情况

采用 James 盲法指数评估盲法的成功性,结果为 0.63,95% 置信区间上限为 0.68(>0.5),提示无充分证据表明两组间存在揭盲情况。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使用救援药物(如洛哌丁胺)或其他 IBS 相关药物的比例相似。

图片

图7 盲评

安全性

整个试验期间,针灸组共报告 33 例(23.4%)不良事件,假针灸组 10 例(7.2%)。针灸组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针刺部位出血 / 血肿(11.3%)和针后疼痛(5.7%),均为轻度且自限性,无需特殊医疗干预,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图片

图8 不良事件

小结

本研究是目前针灸治疗 IBS-D 领域样本量较大、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针灸在改善 IBS-D 患者腹痛和大便性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效果可持续至治疗后 3 个月,同时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程度轻微。这一发现对于 IBS-D 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针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Yang JW, Qi LY, Yan SY, She YF, Li Y, Chi LL, Hu H, Wang LQ, Ji CC, Wu BQ, Fu ZT, Li SJ, Yang NN, Wang Y, Liu CZ.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CTION):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Gastroenterology. 2025 May 27:S0016-5085(25)00826-1. doi: 10.1053/j.gastro.2025.05.01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44149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449, encodeId=681d22684498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6ed962856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针灸#</a> <a href='/topic/show?id=88e8855590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559, encryptionId=88e88555905, topicName=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TopicDto(id=96285, encryptionId=66ed9628563, topicName=针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8 21:35:25 CST 2025, time=2025-06-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浙江大学顾臻、张宇琪/上海交大樊春海院士/天津中医药陈波:针灸启发的微针疗法,登上Cell新刊!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工程化微针贴片,用于增强针灸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的效果。

十三鬼穴:中医针灸里的什么穴位组合

“十三鬼穴” 是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特殊穴位组合,源于唐代,有特定定位和作用。现代认为其疗效与调节神经系统有关,应用时需专业操作,结合其他疗法,且存在禁忌,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

【中西合璧】基于多组学分析的针灸治疗遗忘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微生物-肠-脑轴机制的发现:一项初步研究

此项由四川中医药大学梁繁荣团队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初步探讨针刺是否通过调节MGB轴增强aMCI患者的认知能力。

J Cosmet Dermatol:针灸能否有效改善眉间纹?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循证研究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面部年轻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现代高压生活方式导致频繁皱眉动作,眉间纹已成为面部上1/3区域最常见的皱纹。其形态可呈垂直、水平或斜向分布,具体取决于主导肌肉(降眉间肌、皱眉肌或二

Chin Med:针刺可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血清胃饥饿素和自主神经系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本文探讨针刺对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症状、血清激素及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影响。

JAMA子刊:刘存志团队证实针灸可以治疗慢性坐骨神经痛,疗效可持续1年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疼痛类型,40%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患坐骨神经痛。虽然大部分慢性坐骨神经痛会自行缓解,但是仍有45%的患者在患病1年后病情没有显著改善,34%的患者慢性疼痛会持续2年以上

【中西合璧】针灸疗法治疗癌痛的有效性:一项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针灸可能是缓解癌症相关疼痛的有效干预措施。尽管一些纳入研究存在低质量和样本量小的局限性,以及癌症类型和分期的差异,但针灸可能提供一种有效且安全的癌症疼痛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 4 种机制

本文介绍糖尿病及其危害,阐述针灸治疗糖尿病在增强胰岛功能、降血糖、控体重与调节脂质代谢、调节相关激素水平等方面的机制研究进展。

颠覆性研究!针灸镇痛机理被发现?电针刺激激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为术后镇痛提供新策略!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电针刺激(Electroacupuncture,EA)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通过调节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脊髓投射来发挥镇痛效果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