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西北工业大学李林等团队合作制备线粒体靶向光敏剂增强肿瘤特异性光动力治疗效果

2024-11-02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用于肿瘤特异性光动力治疗的线粒体靶向光敏剂白蛋白纳米颗粒(PSs@BSAs)。

肿瘤消融临床前细胞器靶向光疗已有效实现肿瘤光消融,实现了癌症治疗中的再生生物医学应用。然而,设计具有精确肿瘤细胞器靶向的光疗药物仍具有挑战性。

2024年10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李林、西北工业大学周巍和Chen Xi共同通讯在Biomaterials 上在线发表题为Albumins constrainting the conformation of mitochondria-targeted photosensitizers for tumor-specific photodynamic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用于肿瘤特异性光动力治疗的线粒体靶向光敏剂白蛋白纳米颗粒(PSs@BSAs)。

X射线晶体学阐明了PSs@BSAs的两阶段组装机制。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量子力学计算揭示了激发态构象动力学的影响。PSs@BSAs可以有效抑制线粒体活性,通过光动力学效应进一步破坏肿瘤血管生成,触发代谢和氧化应激失衡,增强实体瘤和抗肿瘤转移的光消融疗效。该研究充分阐明了化学、物理和生物界面的跨学科问题,为设计生物医学应用的细胞器靶向肿瘤特异性光敏剂开辟了新方向。

图片

癌症对现代医学构成了重大挑战。光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无创性、时间和空间可控激活、降低长期发病率以及对放射治疗或化疗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等。当前已批准光疗作为临床一线癌症疗法,在某些情况下比放疗、化疗和手术更安全。过去几十年中,基于光敏剂(PS)的治疗药物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治疗效果仍远低于预期。由于对光敏药物的超快光化学过程机制以及光敏药物与循环系统、器官、肿瘤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深入了解,此类治疗诊断系统面临制备过程复杂、治疗效果较差、成分复杂、光活性多变以及体内药物摄取效率和安全性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临床应用。

蛋白质与光敏剂的结合以及对其激发能量转移的调节,使得光和生物之间产生了独特的相互作用。白蛋白是一种无免疫原性的血清固有成分,Abraxane成功实现临床应用,证明了其在药物递送、生物医学成像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受天然细菌光系统中复杂光采集系统的启发,如色素蛋白复合物采集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作者提出了一种牛血清白蛋白(BSA)约束线粒体靶向光敏剂(吡啶硫酮)纳米颗粒(PSs@BSAs),该纳米颗粒基于两阶段组装(TASE)策略制备而成,无需冗余载体的辅助,可在人宫颈癌异种移植物中实现光动力治疗(PDT)。

图片

图1 PSs@BSAs用于肿瘤特异性线粒体靶向光疗示意图(摘自Biomaterials 

PSs@BSAs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且吡啶硫酮的正电荷会驱动其在线粒体的精确积累,改善患者体内的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显著降低治疗阈值剂量,最终提高癌症光疗指数。X射线晶体学揭示了具有五种不同构象的PSs结合位点的新结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量子力学计算揭示了激发态构象动力学的机制。PSs@BSAs处理的宫颈癌组织的全基因组核糖核酸(RNA)谱表明,实体肿瘤的光消融与肿瘤血管生成、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代谢(包括有氧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破坏有关。两阶段组装策略加深了对功能特异性细胞器-药物相互作用的理解,并通过光学、化学、物理、生物学和医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具备创新癌症治疗诊断学的巨大潜力,加速了临床转化。

参考消息: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4004484?via%3Dihub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4808, encodeId=aca122348086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04928e34f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光动力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3ccd1209225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特异性光敏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734, encryptionId=404928e34f6, topicName=光动力治疗), TopicDto(id=120922, encryptionId=3ccd12092254, topicName=肿瘤特异性光敏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Nov 02 22:53:32 CST 2024, time=2024-11-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光动力疗法在儿童皮肤病中的应用

尽管光动力学在儿童皮肤疾病中的用途广泛,相对安全有效,但仍需要对其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确定其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范畴

四川大学聂宇/金蓉蓉团队ACS Nano:双功能级联纳米酶调控乏氧和糖代谢增强光动力治疗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能够调控乏氧微环境和糖代谢的双功能级联纳米酶催化系统(MnZ@Au)用于增强肿瘤光动力治疗。

仰大勇/刘培峰/姚池合作AM:DNA纳米复合物用于基因编辑系统和光动力治疗试剂可控共递送

研究员在DNA材料赋能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脱氧核糖核酸/上转换纳米颗粒复合物构建新策略,实现了基因编辑CRISPR-Cas9系统和光动力治疗试剂的可控共递送,达到了协同光动力治疗的效果。

唐本忠院士/李莹教授BM:聚集诱导发光材料通过削弱病原菌抗氧化能力或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来提升靶向MRSA感染的光动力治疗效果

根据AIE类光敏分子具有高效的活性氧产生潜力,以及光敏剂与细菌结合的作用机制设计合成了三个携带正电荷的D-π-A类光敏分子,分别命名为TI,TBI,以及TTI。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陈鸣宇/蔡秀军/顾臻等开发新的纳米颗粒,用于胆囊癌的深层肿瘤光动力治疗

该研究报道了具有持续发光的刺激敏感肿瘤靶向光动力纳米颗粒(STPNs)用于治疗深部肿瘤。

Nat Commun:肖海华团队:纳米粒子破坏近红外光引发的癌细胞成像和光免疫治疗的细胞膜

该研究强调使用近红外光在空间和临时控制用于光动力治疗的阳离子聚合物,光免疫治疗,以及用于生物成像的NIR-II荧光。

Advanced Science:南京大学王忠长/朱海亮等合作设计了一种新型纳米平台,实现恶性肿瘤的光动力/化疗协同治疗

缺氧条件下的光动力疗法(PDT)和化疗耐药性是抗肿瘤治疗的关键难题,同时也迫切需要靶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纳米平台。

南京大学甄叙/蒋锡群教授《ACS Nano》:肽-光敏剂偶联物破坏细菌外膜增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光动力治疗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PPC能够有效破坏细菌外膜的结构完整性,从而有效地渗透到革兰氏阴性菌内部,在细菌内部产生大量活性氧,有效杀伤革兰氏阴性菌。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牙周炎的光动力治疗

本文强调了PDT在牙周治疗中的潜力,并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完善其临床应用和疗效。

广工张华堂/香港城大孙红燕/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JACS》:RNA靶向近红外光敏剂的开发与肿瘤光动力治疗

作者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RNA激活的近红外光敏剂Se-718,用于提高癌症光动力疗法(PDT)的疗效和特异性,在癌症治疗领域为RNA靶向光敏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创新和高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