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感动:山西结友坐火车26小时专程来杭州看肺结节

2025-02-26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发表于陕西省

山西患者经省级医院影像主任介绍找叶建明看肺结节,结节发现 7 年略有进展。从一元论、发展情况、影像特征判断良性可能大,建议再随访,也体现科普分析获认可。

今天门诊的1号患者是位特殊的病人:1、他来自山西,坐火车26小时才到杭州,远道而来;2、他是山西某省级医院影像科主任介绍他来找我的,告诉他叶建明看片水平很高,如果我建议他手术就手术;3、患者发现肺结节已经7年,随访略有进展。

图片

这是主病灶,位于右下叶,实性伴边缘少许似磨玻璃成分,整体轮廓清,未见卫星灶,其中有个层面见两个棘突状伸向两侧。主灶对比2018年时不管范围或密度均稍有增加,但当时也是基本实性的。两肺其余地方也有几处实性小结节,缺乏膨胀性,部分边缘稍糊。

我的考虑是:1、肺多发结节要尽量用一元论来解释:由于他处结节没有恶性特征,也是实性小结节,即便主灶随访略有进展,且不能判定良性,也仍要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因为不管导致感染还是导致发生肿瘤的内环境或病原菌是一致的;2、结节的发展情况分析:2018年时也是基本实性,长达七年的时间进展如此微小,这与此类密度的恶性肿瘤不符合;3、此灶本身影像特征来看:膨胀性不明显、毛刺征不明显刚注册有血管征,没有灶内空泡,也没有灶内细支气管扩张,除了随访略进展没有其他恶性影像特征。缩合来看,用肺癌较难解释,用肉芽肿性炎或慢性炎容易解释得通。

再退一步,就算确实是肿瘤,那长达7年进展甚微的,显然恶性程度并不高,从风险角度来考虑,再随访不至于突然失控。所以我给了下面的意见:

图片

今天这个病例,由于是山西省级医院影像科主任介绍他来看,让我倍受鼓舞,说明我们的科普与分析得到上级医院专业医生的认可与推荐。也说明在自媒体的病例分析确实能给同道提供借鉴与交流学习的机会。说明努力的方向是正确而有意义的!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564, encodeId=2a482253564c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bbf8228e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结节#</a> <a href='/topic/show?id=3dd950264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影像分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264, encryptionId=3dd9502647f, topicName=影像分析), TopicDto(id=82287, encryptionId=4bbf8228ef5, topicName=肺结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Feb 25 17:29:16 CST 2025, time=2025-02-2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25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比较深度学习方法与多参数统计模型对肺结节的恶性肿瘤危险分层

将人工智能融入放射学工作流程有可能极大地改变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其目标是减轻工作量,并可能在决策过程中提供支持。

经验积累:这个病例吓了我一大跳!我漏掉了已经伴胸膜转移的晚期肺癌?

医生门诊遇到肺结节复诊患者,靶扫描影像初判为肺癌伴胸膜转移,回想前次未让其住院顿感惊慌。查阅病历发现之前已全面评估,后对比既往影像,发现病灶稳定,排除肺癌。借此病例分享门诊诊疗感悟。

罕见病例:颠覆认知!这样的多结磨玻璃结节居然不是癌?我怀疑病理错了!

肺结节病理有出错可能,如细支气管腺瘤易误诊。49 岁女性右中叶术后病理良性,右上叶结节随访进展,对其性质判断存疑,建议会诊、随访,考虑细支气管腺瘤可能。

European Radiology:深度学习在肺结节检测与分割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DL)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分支,它利用高灵敏度检测、多方面信息挖掘和高通量计算的优势,在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

问诊分析:随访9年表明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高低没有先来后到之分,这是我之所以强调风险角度决定是否干预的重要原因

59 岁男性发现肺结节近 10 年,多原发结节有进展差异。经分析,红色主病灶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倾向手术;余病灶风险低可随访。借此病例阐述肺结节诊疗理念及感悟。

问诊分析:为什么反对一诊断恶性就手术?为什么反对为求彻底往多了切?为什么反对一网打尽?因为“土壤”有问题!

肺癌诊疗传统观念与磨玻璃肺癌实际情况存在冲突。通过分享一患者多次手术及肺部结节变化病例,揭示多发结节处理及术式选择问题,呼吁针对磨玻璃肺癌出台专门诊疗指南规范现状。

问诊分析:发现10年了的肺结节,报告略有进展,考虑不考虑肺癌?要不要切除?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检查发现结节已经10年了,当然是后来才重视的,开始没有引起特别关注。我们来看看他是什么样的情况。

问Deepseek:如何评价叶建明提的“淡化病理类型,从风险高低角度考虑手术干预时机”来对待肺结节这个观点

叶建明提出对肺结节淡化病理类型,从风险角度定手术时机。该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有积极意义也存争议与局限,未来可从技术、多学科、治疗方法等方面完善。

问诊反馈:多次问诊建议随访的结节因为要备孕,我也迟疑再加上上级医生考虑微浸润,终究切了,结果是良性的!

年轻女性肺结节良恶性难定且需备孕,多次问诊。虽医生多建议随访,但因备孕及他人意见切除结节,结果为良性。探讨此类情况决策原则。

问Deepseek:肺结节风险评估极简原则——单次看密度,随访看对比!

叶建明提出肺结节风险评估 “单次看密度,随访看对比” 观点,从密度是单次评估核心、随访对比有动态观察价值阐述其临床合理性,还提及可操作性、局限性及注意问题,强调需多维度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