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超硬核”防疫经历及反思

2020-02-02 桂晓伟 澎湃新闻

这个春节,汹涌而至的疫情,将无数家庭卷进焦虑的漩涡,我和爱人孩子,因为天各一方,注定更加挣扎和煎熬。一、起因我和爱人都来自一个偏远的西部小城。春节前,因为挂念年老的父母,爱人带着老二回了老家,我和父母还有老大选择留守武汉。爱人回家不久,武汉开始“封城”,各地如临大敌,爱人居住的社区天天上门了解情况,虽然爱人和社区干部都有些疲于应对,但彼此也都理解。分歧出现在他们回家的第五天晚上。社区通知爱人,

这个春节,汹涌而至的疫情,将无数家庭卷进焦虑的漩涡,我和爱人孩子,因为天各一方,注定更加挣扎和煎熬。

一、起因

我和爱人都来自一个偏远的西部小城。春节前,因为挂念年老的父母,爱人带着老二回了老家,我和父母还有老大选择留守武汉。爱人回家不久,武汉开始“封城”,各地如临大敌,爱人居住的社区天天上门了解情况,虽然爱人和社区干部都有些疲于应对,但彼此也都理解。

分歧出现在他们回家的第五天晚上。社区通知爱人,从第二天开始,全市将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集中隔离,隔离期从返家之日起算20天,所有没有达到这一标准的人都要去,让他们做好准备。看到这一消息,爱人瞬间就懵了:在家都快一周了,现在又折腾去隔离点,万一那里防护措施不到位,交叉感染怎么办?孩子有哮喘,又对抗生素过敏,万一病情加重怎么办?老人身体不好,忧心躺倒怎么办?

一系列问题迅速在脑海中盘旋,形成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把我们一家的心揪得紧紧的。彻夜难眠之后,第二天早上我理清了头绪,打算和有关部门讲讲强制集中隔离的利弊。

二、申诉

我很快写了一个意见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讲明了自家的情况:孩子只有两岁半,有哮喘和过敏病史,送去隔离,潜在风险很大,不去隔离,家里两个老人,一个高血压,一个才脑梗过,根本照顾不了孩子。一部分谈了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的利弊。对有固定居所且居家一段时间的人员,居家隔离这种方式最合理,不折腾,而集中隔离,如果相关条件不具备,仓促上马,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之后,我将意见发给了爱人所在城市的市长信箱。

等待回复中,第一天,朋友群里开始陆续有人说自己被车接到隔离点了,爱人所在社区可能还在等待,没有动静。

第二天,中午通知要来车接人,让爱人准备,人来了之后我打通了电话,提出了我的质疑。对方说,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们自觉自愿居家,既然你不愿意,那我们今天先不接了。下午,我的反馈起了效果,爱人所在市里有人打通我的电话,告诉我市里会重视研究,做出决定。之前,爱人和孩子可以居家;晚上,社区说已经给家里贴了封条,让家人都别出门。

第三天,一天无事,原本以为事情会以这种方式收场。到了晚上,社区通知爱人说,要来接人。爱人说都焦虑几天了,吃不好睡不好的,算了吧,我们去。随后我通过朋友群问了隔离点的情况,一人一间,可以自己量体温,医生不用进门。我们就开始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这个结果。谁知,到了晚上10点车也没来。

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第四天中午了,一家人还在等待社区的通知,不过心态也慢慢调整好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三、讨论

回想这几天的事情,就像做了一场梦,从最初的愤怒、焦虑,到现在的无奈、释怀,不知不觉,爱人一家成了当地“超硬核”防疫模式下的“钉子户”。

“硬核防控”是来自河南的防疫经验,是指通过干部,以拉横幅、贴标语、喊广播的方式,严控群众聚亲访友、走村窜乡,迫使他们自觉居家隔离。一些地方甚至给武汉回来的住户家拉上横幅,贴上告示,不许人家出门的同时,也提醒街坊四邻远离。这样的做法不免招致歧视排挤武汉人的批评。与之相比,爱人所在城市的强制集中隔离,手段更加严格激进,因此我称之为“超硬核”防疫模式。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一片紧张,群众担心自己感染。在这一背景下,那种“超硬核”防疫模式不能说不无道理,但也确实利弊共存,其中的边界和弹性值得进一步反思。

从利来讲,基层干部加班加点,放弃休假,逐户排查,将所有湖北返乡人员筛选出来,研判形势后,安排宾馆,一人一间,集中隔离。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阻断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也可以安抚当地群众的焦虑,确实需要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从弊端来说,这种“一刀切”的强制模式也缺乏边界和弹性。“边界”是说公民个体权利和群众集体权益的冲突。

站在个体的角度,疫区返乡的人不是二等公民,他们也享有保护其生命、健康、名誉、隐私的权利,这些天全国各地对他们的歧视、排挤已经让他们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给他们的名誉造成了损失。“超硬核”模式更进一步,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而且将他们置于集中隔离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之中。

但从周围群众的角度来看,给这些人贴上标签,隔离他们,却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选择。他们的出发点就是集体的权益,双方立场不同,冲突在所难免。

要澄清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权衡两种权利在目前情景下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超硬核”模式存在一系列矛盾和疏漏。

首先,很多人已经居家多天,早就密切接触过亲友,现在送去隔离点,却把亲友留在家中,风险仍然存在。

其次,顾及左邻右舍的态度在情理之中,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把返乡人员送到隔离点去面对交叉感染的风险。让他们和家人守在家中,避免与邻居接触,同时做好周围群众的疏导工作,难道不是既能避免恐慌,又可兼顾个体权利和集体权益的平衡吗?

再次,即便有人担心传染家人,愿意去隔离点,那也应该秉持自愿而非强制的原则。

最后,全市乃至全省临时启动集中隔离,各地是否具备足够的应急资源和人力,能否有效规避交叉感染风险,都还未知,存在隐患。

在这个意义上,要平衡两种权利的矛盾,需要制定更为弹性、多元的防疫举措。比如:就本地的情况,可以采取居家和集中隔离并举的举措,尊重个人的意愿。选择居家隔离,那就签订“自愿居家隔离书”,承担违反规定的相应后果。随后,通过社区监控和群众举报把人看住。而对集中隔离,一人一间是基本条件,同时要尽量避免医生和被隔离人的无保护接触。如果做不到,不如居家隔离。

这样做,需要个人牺牲一部分权利,但前提是他们自愿接受,也需要邻居牺牲一部分权益,在心理上承受一定压力,但它是一种必要的权衡和取舍,是共赢而非单赢。

四、反思

上述道理并不难懂,但为什么基层干部每每面对压力却做出过激反应?为什么地方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总是精致利己?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表面上看,过激反应下,只要工作做细致了,结果也可以接受。比如,深圳、上海,以及河南全省都是采取居家和集中并举的策略,即便我们当地一刀切集中隔离,但保证一人一间,医生少接触,也还不错。
 
但上级指令所覆盖的区域却是有差异的,发达地区在执行这些指令时,有条件把工作做细致,而落后地区没有这些条件,机械强硬地执行这些指令就会产生问题。据我了解,我所在省份一些地方因为不具备相应条件,这些天已被多人投诉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这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压力体制下的国家社会互动。执行上级指令是大多数官员的优先选择,毕竟很多指令还是好的,而且执行命令出了问题还可以改进。面对特殊情况,也不能完全指望非常有魄力和担当的领导神兵天降。

这里更需要的恐怕是进一步清晰行政权力的边界,权衡公民权利的差异,给权力留有必要的弹性,同时赋予民众更多的自主。而过分机械、僵硬、形式化地执行上级指令,其实并不利于培育民众的权利意识,反倒可能养出等靠要的利己者和逆来顺受的沉默者。这样的公民,某种程度上,更加重了治理的成本,导致基层干部常年处在高负荷运转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防疫事件中出现的各种反常现象值得细致梳理和总结,笔者的观察只是提供了其中的一个样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02580, encodeId=b66614025805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46f9e451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防疫#</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451, encryptionId=546f9e45197, topicName=防疫)],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f7e2418349, createdName=zhangying8789, createdTime=Tue Feb 04 11:44:00 CST 2020, time=2020-0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78832, encodeId=5dcb3e883202, content=不自觉,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1b72024010, createdName=lucy74, createdTime=Sun Feb 02 23:42:44 CST 2020, time=2020-02-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02580, encodeId=b66614025805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46f9e451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防疫#</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451, encryptionId=546f9e45197, topicName=防疫)],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f7e2418349, createdName=zhangying8789, createdTime=Tue Feb 04 11:44:00 CST 2020, time=2020-0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78832, encodeId=5dcb3e883202, content=不自觉,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1b72024010, createdName=lucy74, createdTime=Sun Feb 02 23:42:44 CST 2020, time=2020-02-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2-02 lucy74

    不自觉

    0

相关资讯

洪涝灾害之后需防范五类传染病

新华社石家庄7月22日专电(记者杨帆、孔维一)7月以来全国多地汛情严重,洪涝灾害过后防疫是关键。医疗专家提醒,洪涝灾害后易发生肠道、皮肤等五类传染病,尤其是洪水泡过的食物不能食用。河北省疾控中心细菌病防治与消毒所所长孙印旗介绍,洪水退去一周左右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峰,需严防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皮肤病五类疾病。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特别是发热、腹泻,要尽快就医。注意饮食和饮

科学防疫**人——国士无双伍连德

文章来源于溪云起 ,作者花尾巴狼 编者按:每当大疫情来临,各种小道消息喧嚣尘上,各路妖魔鬼怪蠢蠢欲动。有说“这又是美帝基因武器,亡我之心不死”;有说“金刚铠甲心咒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浊世瘟疫恶疾,比戴口罩和洗手更有用”;有说“茅台酒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扑灭禽流感病毒100%”;有说“客气的少阳相火将退位,太阳寒水将上位,火气退位,病毒即将失去活力就会自动消失”... 昨

十五年后 回顾决战非典的日日夜夜

决战非典的日日夜夜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最难忘的是2003年春夏之交决战非典的日日夜夜。当时非典(世界卫生组织称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人类尚未认知的一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也是21世纪第一个新发传染病,引起了全球人类的恐慌。山西是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非典疫情重灾区,作为时任山西省卫生厅厅长的我,既是省非典防治指挥部的指挥者,又是直接与非典短兵相接的战斗员,亲历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与新发重大传染病决战的全过程,期间的艰难曲折、紧张激烈,至今回忆起来,仍惊心动魄、历历在目。

非典突降  紧急应战

2003年3月7日下午,我和卫生厅的几位同志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卫生部办公厅姚晓曦主任的电话:“住解放军301医院的太原市一女青年于某确诊为非典,其父母均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