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克罗恩病患者接受乌思奴单抗治疗血清与组织学水平的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2022-08-26 xuyihan MedSci原创
生物制剂已成为治疗IBD的最新手段,除了第一类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制剂外,目前获批进入临床的生物制剂包括:维得利珠单抗 (VDZ)、乌司奴单抗 (UST)。
乌思奴单抗 (UST) 是克罗恩病 (CD) 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选择,乌思奴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可识别白细胞介素 (IL)-12 和 IL-23 的共享p40亚基。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被证明是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炎症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且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观察到 IL-12 和 IL-23 的血清和组织水平升高。虽然IL-12对于启动疾病活动很重要,但现在认为IL-23 主要负责维持p40的促炎作用,进而成为UST的主要靶标。黏膜中IL-23 似乎主要由先天免疫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并通过T细胞以及一系列先天淋巴细胞的激活来促进炎症的发生和维持。尽管临床前研究和前期试验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UST的实际数据表明,多达50%的患者可能没有反应,并且只有30% 至40% 的患者在治疗 1 年后保持临床缓解。有学者提出,尽管存在足够的血清药物谷水平,但炎症可能是由于在发炎的粘膜处达到的抗TNF-α抗体与靶标 (TNF-α) 比率不足所致,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UST 和 IL-23 血清和组织浓度与黏膜炎症和治疗反应的关系。
为此,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开始UST治疗的CD患者被研究人员前瞻性纳入本项研究。所有参与者均在基线和第16周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在第16周测量UST和 IL-23 血清和组织学浓度。临床和生化反应定义为 Harvey-Bradshaw 指数下降≥3分,粪便钙卫蛋白下降≥50%。内镜反应定义为简单内镜评分下降≥50%或Rutgeerts评分下降≥1分。组织学缓解定义为全球组织学疾病活动评分≤4。
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56名患者中,有17名(30%)出现临床反应,53名患者中有16名(30%)显示出具有生化反应,56名患者中有20名(36%)显示出内镜反应。UST组织学浓度与相应血清中的浓度水平相关 ( P<.0001)。但是研究人员未发现UST组织学水平与治疗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达到生化反应的患者显示出显着更高的UST血清水平(3.12 µg/mL VS 1.41 µg/mL;P= .01)。组织中IL-23浓度与UST的比率与黏膜炎症相关 ( P=.01)。
本项研究是第一项证明血清和组织 UST 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研究。虽然组织中IL-23浓度与UST的比率与粘膜炎症相关,但UST血清浓度水平更能反应生化反应。因此UST在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始出处:
Elisa Proietti. et al. Ustekinumab Tissue and Seru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Are Closely Correlated Though Not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Objective Response After Inducti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2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组织学#
93
学到了
82
#克罗恩病#用生物制剂,现在问题在于,用多久,用到什么份上可以停药?
119
#IBD#
116
#浓度#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