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里长“果酱”!病因原来竟然来自这个不起眼的习惯

2024-10-08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35 岁小超因发烧腹痛被诊为肝脓肿,抽出特殊 “果酱” 样脓液,确诊阿米巴肝脓肿。因喝生水及常出差致病,介绍阿米巴病症状、诊断及治疗。

今年35岁的小超,最近重视发烧、腹痛、腹泻,刚开始以为是胃肠炎,并没放在心上。但是症状越来越严重,才来到医院就诊,医生为他安排了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部位有一个占位,难道是肿瘤吗?经过进一步检查后,随后小超被确诊为肝脓肿。

肝脏里的“果酱”

令人意外的是,通过穿刺,医生从小超的脓肿里,抽出了紫红色的“果酱”,质地黏稠,我们知道脓肿一般是呈现乳白色的,医生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经过检测,脓肿的引流液被确定为阿米巴肝脓,诊断为阿米巴液。万幸的是,小超的病情发现还算及时,尚未造成其他脏器的损伤,经过引流和对症治疗后,身体逐渐恢复。

小习惯

医生介绍,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病变发生于结肠,在少数病例病原体可进一步移行到肝、肺和脑。但是,小超阿米巴原病哪里来的呢?经过仔细询问后,医生从小超的一个习惯找到了答案,原来,小超不喜欢喝热水,从小开始养成了直接喝自来水的习惯。而且小超经常出差到各地,具备阿米巴病感染致病条件。

阿米巴病( 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原虫感染引起的人类寄生虫病。该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也可经血流运行或直接侵袭到达肝、肺、脑、皮肤等部位,引起相应部位组织的溃疡或脓肿等,亦可同时累及多种组织和脏器,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发病率0.030/10万

传播途径

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健康的带虫者为主要传染源。经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①阿米巴包囊污染水源可造成该地区的暴发流行;

②在以粪便作肥料,未洗净和未煮熟的蔬菜也是重要的传播因素;

③包囊污染手指、食物或用具而传播;

④蝇类及蟑螂都可接触粪便,体表携带和呕吐粪便,将包囊污染食物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

诊断

1.阿米巴痢疾

(1)临床表现

有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生活史,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为主,腹泻次数为每日10次左右,腹泻粪质较多,典型大便呈果酱样,带有血和黏液,有腐败腥臭味;体检发现有下腹压痛。轻症和慢性病患者症状不典型,重症(暴发性阿米巴痢疾)则发病急,以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开始起病,大便次数多,呈血水样,奇臭,可有感染中毒休克表现。

(2)实验室检查:

典型大便呈果酱色,腥臭,镜检可发现变形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可找到吞噬细胞;血常规大多正常,但暴发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3)病原检查:

阿米巴痢疾患者大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排包囊者可以找到阿米巴包囊;原虫抗原检查在部分地区实验室可以进行。

2.肝阿米巴脓肿

(1)临床表现

患者伴有或曾经发生腹泻。起病缓慢,发热与肝区疼痛为主要表现,体温多以中高度发热为主,以弛张热型为主;体检发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叩痛,肝区肋间歇水肿等;其他可有咳嗽、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

(2)超声检查:

典型患者肝脏发现单个脓肿,圆形或卵圆形。

(3)病原学检查:

肝脏穿刺脓液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血清阿米巴抗原抗体检查有诊断价值。

治疗

阿米巴病的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和抗阿米巴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热量及维生素;注意胃肠道隔离。

2、抗阿米巴治疗首选甲硝唑,对肠内、肠外阿米巴病均有较好疗效,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依米丁可直接杀灭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多用于危重型病例;二氯奎特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此外,还有肝脓肿引流治疗。对于阿米巴肝脓肿患者,药物治疗同时需穿刺引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9769, encodeId=99a32229e694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9f3814892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脓肿#</a> <a href='/topic/show?id=2faa119934c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米巴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489, encryptionId=79f38148921, topicName=肝脓肿), TopicDto(id=119934, encryptionId=2faa119934c8, topicName=阿米巴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Oct 08 11:25:52 CST 2024, time=2024-10-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肝脓肿的“靶征”是如何形成的?

靶征有多个名称,分别是:环靶征;双靶征;环征;双环征;三环征等。肝脓肿CT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因呈靶环状而得名。

肝脓肿的“簇形征”

有关真菌引起肝脏脓肿的CT表现文献报道比较多,一般认为其引起肝内的播散性病灶呈弥漫分布的小粟粒状低密度灶,细菌性化脓性感染不同。

PHILIPS每日一例:肝脓肿影像诊断一例

肝脓肿临床上较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两大类,有时也见于肝结核和霉菌感染。

罕见病例|鱼刺致星座链球菌肝脓肿1例

患者女性,44岁,主因“间断发热伴腹痛10 d”于2022年4月12日收入本院感染内科。患者10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约37.5 ℃,伴腹胀便秘,恶心呕吐,自行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后缓解。

Infection: 化脓性肝脓肿患者治疗失败、复发和死亡的预测因素分析

本项研究发现化脓性肝脓肿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是 Charlson 合并症指数、门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识别特定风险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 PLA 的管理。

肝血管瘤CT诊断

导读: 肝脏见多枚大小不一低密度灶,较大者位于肝右叶后段,大小约7.0x7.5cm,平扫CT值约

European Radiology:哪些CT特征可提示肺炎克雷伯氏菌肝脓肿的侵袭性?

目前IKPLAS的临床诊断是基于EMI的发生或肺炎杆菌毒力因子的检测,这不能完全满足早期预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预测方法,为KPLA的侵袭性提供更准确的早期估计。

一图了解:腹部因素导致的腹痛原因

腹部因素导致的腹痛原因

肠道穿孔中的几个重要征象

腹部游离气体常出现于外科手术后、G管置入术后及肠穿孔。术后气体随着时间逐渐减少,通常于术后7天消失。

PHILIPS每日一例:心肝俱损:肝脓肿导致化脓性心包炎和心包填塞 1 例

肝脓肿穿透横膈肌继发化脓性心包炎和心包填塞。脓肿形成考虑引流管上行感染,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出 1200ml 黄色脓性液体,液体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光滑念珠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