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治疗后进展LBCL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结局

2024-07-01 淋立尽治 淋立尽治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的多中心国际研究,报告了在第三线或更晚的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后进展的R/R LBCL患者的结果,并提供了一线后续方案后的反应和生存的详细分析。

研究背景

超过60%的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疗法后将出现进展,需要额外的治疗选择。但目前尚没有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患者长期预后不佳,相关的真实世界的结果很少。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的多中心国际研究,报告了在第三线或更晚的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后进展的R/R LBCL患者的结果,并提供了一线后续方案后的反应和生存的详细分析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纳入了387名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病情恶化的R/R LBCL患者,自输注起中位时间为2.6个月(IQR:1.0-3.3)。

在这些患者中,237例(61%)接受了后续治疗(T组);其余150例(39%)接受了支持性护理或姑息治疗,如单药类固醇或低剂量CT(NT组)。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OS。其中OS1根据病情进展后接受治疗的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析;OS2的评估仅适用于T组患者,而不适用于NT组患者。

次要终点:ORR、CR。

研究结果

[1]患者特征

图片

相较于T组患者,NT组患者年龄较大,体能状况较差,并有更多高危IPI评分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的患者;在CAR-T细胞相关数据方面,NT组患者的≥3级CRS、任何级别ICANS 和≥3级ICANS的发生率都高于T组,同时NT组患者早期进展率也更高。

[2]整个人群的结局

图片

图A:CAR-T细胞治疗进展后中位随访20.4个月,中位OS1为5.3个月,12个月OS1率为31%。

图片

图B:与输注后2-6个月进展和输注后6个月以上进展的患者相比,输注后2个月内进展的患者的中位OS1 (N=169[44%],1.9个月)显著缩短。

图片

图C:CAR-T失败后的治疗,NT组患者的中位OS1(1.4个月)显著短于T组患者(9.9个月;p<0.01),6个月OS1率分别为12%和66%,12个月 OS1率分别为9%和44%。

图片

图D:对于T组患者,不同CAR-T细胞产品的中位OS1相似(axi‐cel为10.97个月,tisa‐cel为8.71个月,liso‐ce为9.56个月,p=NS[无统计学意义])()。

[3] CAR-治疗失败后的一线治疗的概况和缓解率

图片

在T组的237例患者中,CAR-T进展后的中位线数为1线。

一线方案包括:

维泊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POLA) 67例(28%)、

双特异性抗体(BsAb) 34例(14%)、

放疗(RT) 37例(1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28例(12%)、

含来那度胺(LENA)方案23例(10%)、

常规化疗41例(17%)、

其他治疗7例(3%)。

211例(89%)患者可评估:

POLA的ORR (CR)为67% (38%),

BsAb为51% (36%),

RT为45% (35%),

ICI为33% (26%),

LENA为25% (0%),

化疗为25%(14%)。

[4] 后续一线治疗的生存结局

图片

图A:在T组患者中,中位PFS (mPFS)为3.6个月,12个月PFS为26%;CAR-T细胞输注后2个月内进展的患者的mPFS(2.7个月)明显短于2-6个月进展(4.0个月,HR=0.58)和6个月后进展(未达到,HR=0.25)的患者。

疾病组织学方面,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与转化型LBCL患者相比,后续一线治疗的PFS显著缩短(HR=0.53,p=0.044)。

图片

图B:根据后续一线治疗具体到各方案的mPFS(12个月PFS)分别为:

POLA为7.5个月(36.2%),

BsAb为5.3个月(32.0%),

RT为4.8个月(30.8%),

ICI为3.1个月(29.9%),

LENA为2.9个月(7.3%),

化疗为1.6个月(6.1%)。

图片

图C:根据后续一线治疗具体到各方案的中位OS2分别为:

POLA为12.1个月(51.0%),

BsAb为13.6个月(50.1%),

RT为7.4个月(37.5%),

ICI为5.7个月(27.8%),

LENA为6.6个月(20.8%),

CT为5.7个月(18.3%)。

[4] CAR-T进展后接受治疗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图片

图A:在T组患者的多因素分析中,较好的CAR-T治疗前体能状态(ECOG 0)、CAR-T细胞输注至疾病进展间隔较长(>6个月)以及后续一线POLA治疗与较长的PFS相关。

图片

图B:在多因素分析中,从CAR-T细胞输注到疾病进展(>6个月)的间隔较长以及后续POLA治疗对OS保持有利的预后影响。

[5] CAR-T进展后的二线治疗

51例患者(T组237例患者中的22%)在CAR-T治疗失败后接受了二线治疗。

其中3例(6%)接受BsAb, 16例(31%)接受化疗, 15例(29%)接受含维泊妥珠单抗治疗,2例(4%) ICI, 3例(6%)来那度胺为基础方案,3例(6%)RT和9例(18%)其他治疗。

大多数患者对二线治疗的反应率很低,生存期有限。只有14例患者接受三线或后续治疗。

[6]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的作用

在T组的237例患者中,32例(14%)在CAR-T治疗失败后接受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HCT)巩固,allo-HCT队列患者明显较其他患者更年轻且体能状态较好。

桥接治疗方案包括POLA (41%)、CT (28%)、ICI (12%)、BsAb (9%)和RT (9%)。

大多数患者在allo-HCT时处于CR (66%)或PR (31%);1例(3%)患者在移植前为PD。

HCT输注后中位随访15.1个月,中位OS未达到,12个月OS为84%。

在数据截止时,7例(22%)患者死于PD (N= 4)、巨细胞病毒脑炎(N=1)、移植物抗宿主病(N=1)和其他原因(N=1)。

研究结论

CAR-T细胞治疗后进展的LBCL患者的预后较差,尤其是2个月内早期进展的患者。新型靶向药物(如维泊妥珠单抗和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在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延长生存期。对于后续治疗缓解的患者,可以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

参考文献

[1] Iacoboni G, Iraola-Truchuelo J, O'Reilly M, Navarro V, Menne T, Kwon M, Martín-López AÁ, Chaganti S, Delgado J, Roddie C, Pérez A, Norman J, Guerreiro M, Gibb A, Caballero AC, Besley C, Martínez-Cibrián N, Mussetti A, Sanderson R, Luzardo H, Iyengar S, Sánchez JM, Jones C, Sancho JM, Barba P, Latif AL, López-Corral L, Hernani R, Reguera JL, Sureda A, Garcia-Sancho AM, Bastos M, Abrisqueta P, Kuhnl A.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large B-cell lymphoma after progression to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Hemasphere. 2024 May 21;8(5):e62. doi: 10.1002/hem3.62. PMID: 38774657; PMCID: PMC1110679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2777, encodeId=4ce12212e77f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47743555b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大B细胞淋巴瘤#</a> <a href='/topic/show?id=141d40627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AR-T#</a> <a href='/topic/show?id=a80f10e304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LBC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62, encryptionId=141d40627a, topicName=CAR-T), TopicDto(id=10730, encryptionId=a80f10e3046, topicName=LBCL), TopicDto(id=43555, encryptionId=247743555b6, topicName=大B细胞淋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02 13:47:10 CST 2024, time=2024-07-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Br J Haematol:新诊断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英国血液学会指南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发表了英国血液学会指南,总结了LBCL中推荐的初始检查和一线治疗,现整理文中建议部分供参考。

【Blood】ZUMA-7研究探索性分析,代谢肿瘤体积影响患者结局

学者对ZUMA7研究中接受阿基仑赛注射液或标准治疗的患者进行探索性分析,探索基线全身MTV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

【Blood Adv】前瞻性研究明确定义原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概念

该研究在广泛定义的原发难治性LBCL中评估了临床病理特征、二线治疗反应和生存结局,旨在探索原发难治性LBCL患者复发时间的变化,用于定义难治性状态及与生存结局的关联,并在独立多中心队列中进行了验证。

Clin Cancer Res:FDA批准liso-cel用于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

该文章介绍了支持Liso-cel二线适应症的两个关键临床试验,基于liso-cel在二线治疗中表现出的显著临床获益和良好的风险效益比,FDA批准了其用于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

【Lancet Haematol】综述:CAR T作为LBCL二线治疗的几个关键问题

近日发表的一篇综述中,作者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提出了管理策略,从而为在 LBCL 二线治疗中使用市售 CD19 CAR T 细胞的合理路径提供了指导。现翻译全文供参考。

【衡道丨病例】一文详解!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如何诊断?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戴丹丹老师为大家分享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要点。

【Nat Med】肿瘤微环境影响CAR-T或移植治疗LBCL的疗效

学者基于ZUMA-7研究和ZUMA-1研究的队列1+2开展了一项预设的探索性分析,旨在分析治疗前肿瘤特征与axi-cel和SOC疗效之间的关联,以发现可预测axi-cel或SOC疗效的肿瘤特异性特征。

病例分享 | 扁桃体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男性患者,38岁,无意间发现右侧扁桃体肿大,伴轻微疼痛,无B症状(持续性发热、盗汗以及体重下降等)。

Leukemia:完全缓解的LBC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一项CIBMTR分析

鉴于这方面的认知差距,学者基于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观察性数据库,评估了在CR期输注CAR-T的LBCL患者的结局,也是该领域目前最大样本研究。

blood综述:免疫豁免部位的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

该综述描述了 IP-LBCL 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并强调了诊断、分期和治疗中的特殊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