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1990-2021 年中国抑郁/焦虑障碍流行病学分析

2025-03-07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发表于陕西省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成果,分析我国近30年抑郁和焦虑障碍负担变化。发现病例数增加,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有降有稳,疫情期间上升,且存在年龄、性别、地域差异,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负担或进一步加重。

抑郁和焦虑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对整个社会的健康负担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在中国,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过去几十年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2021的最新成果,近期一项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IF=8.6)的研究对我国近30年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疾病负担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原始数据来自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2021,该研究涵盖 204 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省级层面的估计数据。

指标选取:采用疾病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两个主要疾病负担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相关风险因素暴露及归因疾病负担进行估计。

抑郁/焦虑患病率情况

病例数:

  • 抑郁障碍:从 1990 年到 2021 年,中国抑郁障碍病例数从 3440 万激增至 5310 万,涨幅高达 54%。

  • 焦虑障碍: 1990 年中国焦虑障碍病例数为 4050 万, 2021 年为 5310 万,增长了 31.2% 。

年龄标准化患病率:

  • 抑郁障碍:1990 - 2021 年,抑郁障碍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从 1990 年的 3071.8/10 万人降至 2021 年的 2875.7/10 万人,降幅 6.4%。

  • 焦虑障碍:其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相对稳定,1990 年为 3412.3/10 万人,2021 年为 3481.7/10 万人,变化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2019 - 2021 年(疫情以来),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其中,抑郁症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长1.8%,焦虑症增长11.8%。可见,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都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图片

1990-2021年我国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

年龄特点:不同阶段,风险不同

抑抑郁和焦虑障碍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 抑郁障碍: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 60 - 69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略有下降。其中,重度抑郁症(MD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上升,而心境恶劣障碍的患病率则呈现出倒 U 型趋势,在 60 - 64 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 焦虑障碍:其患病率在青少年时期迅速上升,在 15 - 19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在 25 - 29 岁年龄组略有下降,之后在老年人群中趋于平稳。在各个年龄组中,女性的患病情况都比男性更为普遍。青少年时期,学业压力、社交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图片

不同性别的抑郁症、重度抑郁症、心境恶劣、焦虑障碍发病人数(每十万人),横坐标为不同年龄

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更高?

抑郁和焦虑障碍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

  • 抑郁障碍:在 2021 年,女性抑郁障碍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每 10 万人中有 3543.4 人,男性仅为 2222.6 人;可见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抑郁症负担更高。根据研究者的预测,抑郁症负担主要归因于年龄效应和时期效应。预计总体人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将下降。(预计2030 年,;女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465.8 /10万人,男性为1546.3/10万人),但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未来的趋势不容乐观。

  • 焦虑障碍:女性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每 10 万人中有 4380.9 人,男性为 2632.8 人。

分析可知,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女性的患病率都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有关。女性更容易受到遗传风险标记的影响,同时,性激素、神经质以及较差的应激反应等因素也会增加女性患抑郁和焦虑障碍的风险。此外,社会环境中的性别不平等、各种压力源以及遭受性虐待和暴力的经历,也让女性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地域差异:哪些省份抑郁/焦虑问题更严重?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抑郁和焦虑障碍患病率也存在差异。

  • 抑郁障碍:2021 年,香港的抑郁障碍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最高,每 10 万人中有 3431.7 人患病,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和山东。而天津、上海和北京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 焦虑障碍:湖南的患病率最高,每 10 万人中有 5773.8 人患病,宁夏和甘肃次之,广东(2253.6/10 万人)患病率最低。

这种地域差异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医疗资源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可能会导致人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对疾病的诊断和识别更加准确。

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亲密伴侣暴力、儿童期性虐待和欺凌受害是主要的风险因素。虽然这些风险因素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占比相对较小,但它们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负担在不断增加,性别、年龄和地域差异显著。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这些疾病的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 Tian W, Yan G, Xiong S, et al. Br J Psychiatry. 2025 Jan 22:1-11.

2. Yan N, Zhang C, Wang Y, et al. BMC Psychol. 2025 Jan 10;13(1):3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4876, encodeId=5cee22548e6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5c16e2926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焦虑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5d56549908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障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90, encryptionId=5d565499089, topicName=抑郁障碍), TopicDto(id=67292, encryptionId=25c16e29269, topicName=焦虑障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r 06 16:53:33 CST 2025, time=2025-03-0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06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Mol Psychiatry:神药二甲双胍还能抗焦虑,机制被阐明

已经观察到接受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表现出较低的焦虑症患病率,但这种现象背后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接纳与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广泛性和社交焦虑障碍中的跨诊断应用

接纳与承诺疗法显著降低了青少年GAD和SAD患者的焦虑症状,同时提升了心理繁荣水平,疗效在干预后3至6个月保持稳定。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肾上腺髓质素2通过IGF-II信号通路修复血脑屏障,显著减轻焦虑样行为

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ADM2通过IGF-II/IGF-IIR信号通路和BBB修复缓解焦虑的分子机制,为焦虑障碍及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电针和针灸治疗焦虑症,一项双盲随机平行临床试验

据估计,全世界患有焦虑症的人数约为2.64亿,并且随着最近的COVID-19大流行而恶化。针灸已被证明在减少焦虑方面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

指南共识-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及其药物治疗

深入了解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及其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鉴别比较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鉴别要点,与比较,精简盘点,点击立即查看!

Psychiatry Research:焦虑和活动的昼夜变化受到生物钟类型和可能的焦虑相关障碍状态的影响

焦虑症状和日常活动的参与度在一天中波动很大,这些模式因时间类型而异。晚间时间型在晚上有更多的焦虑症状,尽管他们更喜欢一天中的这个时间。

一线抗抑郁联用喹硫平治疗抑郁共病焦虑的研究进展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于喹硫平这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物的联用,探索其在抑郁共病焦虑治疗中的效果及机制。

【解读分享】巴西精神病学协会社交焦虑症治疗指南

社交焦虑障碍(SAD)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往往未得到充分认识。在大多数情况下,SAD 呈持续未缓解的慢性病程,影响个体功能的多个方面(如人际关系、学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