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自然·通讯》:区域限制性PROTAC纳米平台,可实现时空可调的蛋白质降解和增强癌症治疗

2024-08-10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设计了一种区域受限的PROTAC纳米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活性氧(ROS)可激活和乏氧响应性PROTAC前药,用于精确操纵溴结构域和末端外蛋白4的表达以及根除肿瘤。

PROteolysis靶向嵌合体(PROTACs)的抗肿瘤性能受到其肿瘤特异性不足和药代动力学不良的限制。同时,肿瘤的异质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些缺点,尤其是可驱动肿瘤生长和复发癌症干细胞的存在更是提高了治疗的难度。

在此,华东师范大学徐志爱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徐辉雄教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于海军研究员等人设计了一种区域受限的PROTAC纳米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活性氧(ROS)可激活和乏氧响应性PROTAC前药,用于精确操纵溴结构域和末端外蛋白4的表达以及根除肿瘤。这些PROTAC纳米颗粒通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反应选择性地积聚在肿瘤内并深入肿瘤。然后,光活性在酸性细胞内环境中被重新激活,PROTAC由于在常氧微环境中通过光动力疗法产生的ROS而被释放。此外,潜在的乏氧反应性PROTAC前药在过表达硝基还原酶的乏氧癌症干样细胞中恢复,从而区域限制性的有效降解BRD4的能力,显著阻碍了乳腺和头颈部肿瘤模型中的肿瘤进展。相关工作以“A region-confined PROTAC nanoplatform for spatiotemporally tunable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enhanced cancer 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片

【文章要点】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合理地设计了一个区域受限的PROTAC纳米平台,可在常氧(常见肿瘤细胞位于其中)和缺氧(富含CSC)条件下同时降解溴结构域和BET蛋白4(BRD4)。这种统一的PROTAC纳米平台是独一无二的,专门针对由固有肿瘤异质性引起的不同肿瘤微环境做出反应,确保整体肿瘤细胞消除。作者首先通过将对ROS有反应的硫缩酮(TK)基团掺入BRD4 PROTAC(ARV771)中来合成ROS反应性PROTAC前药ARV771-TK。然后,PROTAC前药ARV771-TK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与酸响应性甲基丙烯酸2-(二异丙氨基)乙酯(DPA)单体共聚。使用类似的方法,作者还合成了另一种含有光敏剂焦脱镁叶绿酸a(PPa)和DPA单体的聚合物。最终,这两类聚合物自组装形成PROTAC纳米颗粒(PGDAT)(图1)。

图片

图1 ROS活化PROTAC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静脉注射后,PGDAT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性(EPR)效应选择性地积聚在肿瘤组织中。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肿瘤中过表达,通过去除聚乙二醇(PEG)冠进一步增强肿瘤靶向性。在肿瘤细胞内的酸性环境中,PPa的光活性恢复,在671nm激光照射下促进大量ROS的产生。这种ROS级联切割TK连接,释放核心ARV771 PROTAC,实现靶向BRD4降解。具体而言,BRD4降解和光动力疗法(PDT)可以显著消除常氧肿瘤细胞。为了解决缺氧肿瘤生态境中的乏氧CSC问题,作者通过用硝基苄基(称为ARV771-Nb)修饰ARV771,进一步设计了一种缺氧反应性PROTAC前药,然后将其掺入上述PROTAC纳米颗粒中(PGDAT@N)。此外,潜在的低氧反应性PROTAC前药在过表达硝基还原酶的缺氧癌症干样细胞中恢复。总体而言,该区域受限的PROTAC纳米平台在常氧和缺氧环境中均能有效降解BRD4,从而阻碍乳腺和头颈部肿瘤模型中的肿瘤进展(图2)。

图片

图2 区域限制的PROTAC纳米平台用于时空可调的蛋白质降解和联合癌症治疗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735-w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9479, encodeId=c1bf22194e9a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392556299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d3e382910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异质性#</a> <a href='/topic/show?id=9fd33e082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RD4#</a> <a href='/topic/show?id=e78314e52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ROTAC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08, encryptionId=9fd33e0829, topicName=BRD4), TopicDto(id=14752, encryptionId=e78314e52c9, topicName=PROTACs), TopicDto(id=55629, encryptionId=2392556299f, topicName=抗肿瘤), TopicDto(id=82910, encryptionId=d3e3829103f, topicName=肿瘤异质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Aug 10 23:43:06 CST 2024, time=2024-08-1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澳门大学王瑞兵教授《AFM》:特洛伊酵母原位定植生长抗肿瘤

该研究开发出一种仿巨噬细胞酵母的新型生物治疗载体。这种新型酵母,宛如特洛伊木马般的传递系统,能够在体内减少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的可能性,增加了酵母在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提高肿瘤内的积累和定植效率。

Cell子刊:南京大学魏嘉/李劼:基于糖工程的抗PD-1-iRGD肽偶联物通过T细胞结合增强抗肿瘤功效

该研究表明基于糖工程的抗PD-1-iRGD肽偶联物通过T细胞结合增强抗肿瘤功效。

天津医科大学贺慧宁教授ACS Nano:脂质纳米颗粒共递送系统,通过铁死亡-凋亡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下调协同增强抗肿瘤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贺慧宁教授等人将GSH生物合成抑制剂erastin与基于ROS的药物2′-脱氧-5-氟尿苷5′-一磷酸钠盐联合使用,以有效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并逆转化疗耐药性。

Nat Commun:丁琛/贾友超揭示抗PD-1和抗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抗肿瘤疗效和胆固醇代谢相关

研究者优化了血浆蛋白质组分析管道,并为DBT队列提供了蛋白质组数据集。通过整合临床和蛋白质组数据,挖掘了关键的候选生物标志物PA、LDH和APOC3。

施剑林院士最新Angew综述:纳米催化抗肿瘤免疫调节

通过回顾当前新兴领域的研究进展,这篇综述将进一步突出基于纳米催化的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徐文鸿/韩旻:细胞器靶向药物递送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孝深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文鸿医生、韩旻医生共同分享《细胞器靶向药物递送抗肿瘤的研究进展》,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西南大学明建教授/许志刚教授ACS Materials Letters:姜黄素与光热剂共递送的纳米平台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自组装策略,将光热治疗与天然小分子相结合,为增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J Ethnopharmacol: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探讨正元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理机制

通过中医网络药理学、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对正元胶囊(ZYJN)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确认,探讨其治疗结直肠癌及辅助治疗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Nature:从巨噬细胞到癌症治疗:ID3在肝脏抗肿瘤反应中的新发现

该研究揭示了ID3在调控肝脏特有巨噬细胞中的新机制,为肝脏及其他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STTT:厦门大学夏宁邵/张天英/袁权通过溶瘤病毒与T细胞或mRNA疫苗联合治疗可增强抗肿瘤效果

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不易诱导病毒中和抗体的溶瘤病毒(rVSV-LCMVG),并将其与过继转移的T细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