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中医药治疗(下)

2025-04-18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2024 指南显示部分中成药如芪苈强心胶囊等对心衰有疗效,中医还有非药物疗法,中西医结合有策略,但中医药治疗心衰循证证据仍不足。

中成药治疗

根据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目前已有部分中成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并通过了循证医学研究验证。主要包括:

1. 芪苈强心胶囊

芪苈强心胶囊主要由黄芪和葶苈子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指出,芪苈强心胶囊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抗心脏适应不良性肥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促炎和促纤维化途径发挥对心血管有益的作用。

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中,对已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联合应用芪苈强心胶囊12周可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减少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剂量:4粒/次,3次/日。

2. 芪参益气滴丸

芪参益气滴丸由黄芪、丹参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研究显示,缺血性HFrEF患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接受芪参益气滴丸治疗6个月后,可显著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但对复合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衰紧急治疗/住院)和BNP水平无明显改善。

临床剂量:10-20丸/次,3次/日。

其他指南推荐方剂及中药制剂

除上述两个中成药外,《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2》介绍了很多中药制剂和方剂,我们这里仅梳理出强推荐等级(推荐强度为1)的药物,按照不同证型和射血分数分类整理: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LVEF<40%)

气虚血瘀证

  • 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 (证据级别:A级)

    • 用法:口服,餐后30分钟服用,每次1袋(0.5g),每日3次

    • 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LVEF,降低BNP/NT-proBNP水平、心衰再住院率

气阴两虚血瘀证

  • 中药静脉制剂:生脉注射液 (证据级别:B级)

    • 用法:静脉滴注,每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

    • 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LVEF,降低BNP水平

阳气亏虚血瘀证

  • 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 (证据级别:A级)

    • 用法:口服,每次4粒(每粒0.3g),每日3次

    • 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LVEF,降低BNP/NT-proBNP水平、心衰再住院率

  • 中药汤剂:真武汤 (证据级别:C级)

    • 组成:炮附片(先煎)、茯苓、白芍、白术、生姜

    • 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提高LVEF,降低NT-proBNP水平

  • 中药静脉制剂

    • 用法:静脉滴注,每次5mg/kg,每日2次

    • 疗效:改善生活质量、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LVEF,降低BNP/NT-proBNP水平

    • 用法:静脉滴注,每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

    • 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中医证候、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LVEF,降低BNP/NT-proBNP水平、全因死亡率

    • 参附注射液 (证据级别:C级)

    • 心脉隆注射液 (证据级别:C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LVEF≥50%)

气阴两虚血瘀证

  • 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 (证据级别:B级)

    • 用法:静脉滴注,每次20~10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

    • 疗效: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E/A值,降低BNP水平

阳气亏虚血瘀证

  • 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 (证据级别:B级)

    • 用法:口服,每次4粒(每粒0.3g),每日3次

    • 疗效:改善生活质量、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量、E/A值,降低BNP/NT-proBNP水平、E/e'值

  • 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 (证据级别:C级)

    • 用法:静脉滴注,每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

    • 疗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BNP/NT-proBNP水平、E/e'值

       

中医非药物疗法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2年)》,中医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

1. 太极拳和八段锦

指南对所有证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都推荐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太极拳或八段锦锻炼(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 使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疗程至少12周;可根据个人耐受程度从低运动量开始,随疗程逐渐增加至常规运动量

2. 三伏贴

对于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指南推荐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三伏贴(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 组成:党参30g、黄芪30g、丹参30g、红花30g、炮附片30g、商陆30g、葶苈子30g、三七15g

  • 使用方法

    • 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用新鲜的生姜汁调匀成膏状

    • 取适量置于治疗贴上,敷贴于膻中、神阙及双侧内关、心俞、厥阴俞、肾俞等穴位

    • 从三伏天第一天开始进行敷贴,隔日敷贴1次,每次敷贴4~6小时,直至出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则是"西医治标,中医调本"。

1. 急性心衰期

以西医治疗为主,包括氧疗、利尿、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控制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中医治疗可作为辅助,主要以活血化瘀、温阳利水等为法。

2. 慢性心衰期

西医标准药物治疗(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抑制剂、SGC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治疗,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

3. 康复期

西医逐步调整药物剂量,中医则着重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可加入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促进心功能恢复,预防复发。

总结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等优势,可作为现代医学标准治疗的有益补充。特别是芪苈强心胶囊和芪参益气滴丸在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已获得指南推荐。

然而,中医药治疗心衰仍面临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的挑战。未来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特别是以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138, encodeId=6a682261138a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72c508846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力衰竭#</a> <a href='/topic/show?id=053d214860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医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1486, encryptionId=053d2148601, topicName=中医药), TopicDto(id=50884, encryptionId=072c5088466, topicName=心力衰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Apr 19 15:15:55 CST 2025, time=19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Eur J Prev Cardiol: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风险与高正常血清钠和张力的关系

在以色列一般人群中,血清钠和补液浓度分别超过140 mmol/l和287 mmol/kg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阈值可用于识别有风险的个体,保证额外的临床评估和指导预防性干预。

慢性心衰的用药顺序:从"金三角"、“新四联”到“五朵金花”(24年心衰指南)

心衰药物治疗从 “金三角” 发展到 “五朵金花” 时代,包括 ARNI、β 受体阻滞剂、MRA、SGLT2i、sGC 刺激剂,各有作用机制和临床证据,应尽早按个体化原则启动多药联合治疗。

慢性心衰的中医药治疗(上):辨证分型

2024 年心衰指南推荐芪苈强心胶囊和芪参益气滴丸,中医将心力衰竭归为多种病症范畴,分 3 种基本证型。中西医对心衰认识有相通处,结合二者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

读书报告 | 免疫检查点的心脏生理学和病理学-心衰的靶向治疗

本综述主要探讨ICI治疗如何导致心力衰竭,有助于揭示免疫检查点信号在心脏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深入了解免疫检查点如何调节心脏免疫反应,可能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Nature Medicine:别让“贫血”偷走你的“心”!心衰患者补铁新策略,权威研究重磅发布!

《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高达 50% 的心衰患者伴缺铁,静脉补铁能显著降低心衰合并缺铁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住院等风险,不同类型患者均可能获益,安全性良好。

慢性心衰的特殊检查(24年心衰指南)

心衰病因多样,2024 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特殊检查用于明确病因、评估疾病。涵盖心脏磁共振等多种检查,应依临床个体化选择,助于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心衰的超声心动图检查(24年指南版)

今天我们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中国成人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分享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疗中的相关知识,请各位心超老师多多指正。

Cell Metab 空军军医大学付锋/高超/裴建明教授团队合作揭示代谢记忆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高血糖诱导的内皮细胞代谢记忆通过细胞外小囊泡(sEV) miRNA的持续释放,驱动糖尿病心脏病不可逆进展,为破解“血糖控制良好却仍发生心衰”的临床困境提供了答案。

最全心衰分类方法,19张心衰图表全汇总!(文字版)

心力衰竭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射血分数、NYHA 心功能、ACC 分期、时间进程、解剖部位、病理生理机制等分类,还有多种评分系统用于评估严重程度、诊断及预后,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Heart:听力障碍、心理困扰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听力差与心衰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其中心理因素起显著中介作用。这些结果提示在心血管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中应考虑听力健康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