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新型抗寄生虫药物Emodepside治疗青少年和成人钩虫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08-26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Emodepside在治疗钩虫及鞭虫感染方面展现了卓越的疗效,尽管其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但大多为轻度且短暂的症状。

钩虫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缺乏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的贫困地区。现有的治疗方法,如阿苯达唑,效果有限,且长期大规模使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的发展。因此,开发新的高效抗寄生虫药物成为当务之急。Emodepside是一种正在开发中的新型抗寄生虫药物,本研究旨在评估Emodepside在治疗钩虫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当前标准治疗药物阿苯达唑进行比较。

本研究为一项双盲、优效性、随机对照的2b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Emodepside和阿苯达唑在治疗钩虫感染中的疗效。研究对象为来自坦桑尼亚Pemba岛四个流行村庄和三所中学的12至60岁的钩虫感染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Emodepside组(接受30毫克Emodepside)和阿苯达唑组(接受400毫克阿苯达唑)。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后钩虫的治愈率,即原本钩虫阳性且治疗后转为阴性的患者比例。安全性通过治疗后3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14-21天内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评估。

本研究共筛查了1609名年龄在12至60岁的参与者,最终有293名确诊钩虫感染的患者参与了试验,Emodepside治疗组(146人),阿苯达唑治疗组(147人)。在基线时,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及钩虫感染强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相似。大部分患者(96%)为轻度感染(48–1999个卵/克粪便),且91%的患者同时感染了其他土源性线虫(如鞭虫或蛔虫)。

在疗效方面,Emodepside组的钩虫治愈率为96.6%(95%置信区间为92.2%-98.9%),显著高于阿苯达唑组的81.2%(73.9%-87.3%)(p=0.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轻度感染的患者中,Emodepside组的治愈率为97%,而阿苯达唑组为83%;在中重度感染者中,Emodepside组的治愈率为80%,而阿苯达唑组仅为50%。两组的几何平均虫卵减少率均接近100%,其中Emodepside组为99.9%,阿苯达唑组为99.6%。

在安全性方面,Emodepside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苯达唑组。Emodepside组中79%的患者报告了至少一种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治疗后3小时内出现的视力模糊(39%),头痛(38%)和头晕(30%)。在24小时后,视力模糊的症状仍存在于38%的患者中,但绝大多数症状在48小时内自行缓解。阿苯达唑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42%的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主要为头痛(18%)和头晕(10%)。尽管Emodepside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其中93%的不良事件为轻度,且无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

此外,Emodepside在治疗鞭虫感染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治愈率高达98%,显著优于阿苯达唑的26%。对于蛔虫感染,两组的治愈率均为100%。

Emodepside和阿苯达唑的治愈率和减卵率

总体而言,Emodepside在治疗钩虫及鞭虫感染方面展现了卓越的疗效,尽管其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但大多为轻度且短暂的症状。该结果表明,Emodepside在抗寄生虫药物开发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作为现有治疗方案的有力补充或替代。

原始出处: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modepside compared with albendazole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hookworm infection in Pemba Island, Tanzania: a double-blind, superiority, phase 2b,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24 Aug 17;404(10453):683-691. doi: 10.1016/S0140-6736(24)01403-X. PMID: 3915381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2119, encodeId=902d2222119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d31182507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钩虫感染#</a> <a href='/topic/show?id=9832118251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新型抗寄生虫药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8251, encryptionId=98321182517d, topicName=新型抗寄生虫药物), TopicDto(id=118250, encryptionId=4fd311825073, topicName=钩虫感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ug 23 18:05:57 CST 2024, time=2024-08-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血红蛋白25g/L,竟然是因为“它”

钩虫感染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本案例患者虽检出大量钩虫卵,但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增高,故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寄生虫检查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