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和肉芽肿性唇炎:硅酮填充剂的作用

2024-08-24 肉毒毒素btxa 肉毒毒素btxa 发表于上海

介绍一例克罗恩病患者出现肉芽肿性唇炎及转移性病变,可能与硅酮填充剂有关,讨论发病机制及治疗,英夫利昔单抗有效。

Hey guys,克罗恩病(C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改变可能是肠粘膜先天免疫功能的缺陷。这种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细菌和异物清除不充分。如果不清除,外来物质被巨噬细胞吸收,引起肉芽肿反应。这种炎症过程似乎与TH1回应。

病例详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罕见的并发症病例,这是一位罹患肉芽肿性唇炎的CD患者(图1A)。四年前,一种不知名的填充剂被注入她的嘴唇。唇活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显示不同大小的圆孔图案和或多或少泡沫状浸润。这种由细胞外微囊和炎性浸润组成的“瑞士奶酪图案”提示了硅酮诱发的肉芽肿性唇炎(图1B)。

图片

图1:A在上唇右侧,触诊到一个坚硬、不明显且边界清楚的1.5厘米的结节;B“瑞士奶酪图案”是液体硅胶肉芽肿的特征。

她随后在双腿出现转移性CD结节性红斑样病变(图2A和B):

图片

图2. 转移性克罗恩病。A位于两侧侧腿和后腿的触痛、硬化、红斑结节,边缘呈紫红色,周围脱屑,长度为2至4厘米。B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在网状真皮中,形成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由大量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浸润延伸到皮下组织。

医生使用两种额外的特殊测试对患者4年前注射的异物的未知性质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是用装有能量色散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的。医生们发现了氧和碳,证实了有机物质的存在;金,通常用于制造导电材料;和二氧化硅,这表明硅的存在(图1C),后来,我们通过进行金相反射显微术(图1D)证实了空泡化巨噬细胞内异物的位置。

图片

图1:C使用配备有能量色散光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了证实存在有机材料的氧和碳、通常用于制造导电材料的金和指示硅存在的二氧化硅。化学分析中钠的发现可能与活检标本中唾液的存在有关。D金相反射显微镜检查证实了空泡化巨噬细胞内异物的位置。

肉芽肿性唇炎和转移性CD的发展与患者CD活性的增加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并且都在英夫利昔单抗(5 mg/kg)下得到改善。她在过去的12个月里没有复发。

可能的发生机制

肉芽肿性唇炎是口面部肉芽肿病(OFG)的一种单症状形式,通常与CD有关。对用于组织填充的真皮填充剂的肉芽肿反应是一种罕见的晚期并发症,在永久性填充剂中更为常见。从1960年到1992年,液态硅酮一直被用作皮肤填充剂,直到1992年被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尽管如此,它仍然被非法使用。它的化学结构由硅原子、氧和甲基或苯基组成。

当患者没有提及任何以前的填充剂注射时,OFG的病因可能难以确定。副作用可能因宿主反应而异。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我们获得异物肉芽肿的明确诊断。异物反应的诊断不应排除临床医生对患者系统性疾病的评估,尤其是当病变持续存在时。

OFG的治疗通常很困难。英夫利昔单抗已被证明对CD,OFG,和异物肉芽肿反应有效。在我们的患者中,临床表现可能代表继发于CD的全身性肉芽肿性炎症,这导致了转移性CD和唇部低度炎症的恶化。由于肿瘤坏死因子-α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英夫利昔单抗可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唇部异物肉芽肿反应可能引发CD恶化。

参考文献

1. Álvarez-Garrido H, Pericet-Fernández L, Martínez-García G, Tejerina-García JA, Peral-Martínez I, Miranda-Romero A. Crohn's disease and cheilitis granulomatosa: role of silicone fillers. J Am Acad Dermatol. 2011 Jul;65(1):239-41. doi: 10.1016/j.jaad.2009.12.055. PMID: 2167983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2296, encodeId=7e6a2222296f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de528896b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克罗恩病#</a> <a href='/topic/show?id=8eeb8e122c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英夫利昔单抗#</a> <a href='/topic/show?id=259411829ea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肉芽肿性唇炎#</a> <a href='/topic/show?id=37341132631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异物肉芽肿#</a> <a href='/topic/show?id=ffe21182988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液态硅酮#</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896, encryptionId=fde528896bd, topicName=克罗恩病), TopicDto(id=113263, encryptionId=373411326312, topicName=异物肉芽肿), TopicDto(id=118298, encryptionId=ffe21182988a, topicName=液态硅酮), TopicDto(id=118297, encryptionId=259411829eae, topicName=肉芽肿性唇炎), TopicDto(id=87122, encryptionId=8eeb8e122c6, topicName=英夫利昔单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ug 25 00:51:21 CST 2024, time=2024-08-2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CC:乌帕替尼诱导和维持治疗对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疲劳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在活动期CD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乌帕替尼治疗最早可在第4周时显著改善疲劳、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J Dig Dis:全肠内营养对克罗恩病患儿胃肠道不同节段黏膜愈合的影响

只有上消化道的病变部位和基线SES-CD与完成EEN治疗时的SMH相关,而其他回结肠部位与完成EEN治疗时的SMH无关。EEN可显著改善溃疡大小和溃疡表面,但对狭窄无明显改善。

Clin Nutr:全肠内营养对儿童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肠道中厚壁菌门细菌及初级和次级BA组成的平衡与PCDAI评分和粪便钙卫蛋白提示的CD疾病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IBD:术前全肠内营养与接受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感染的减少相关

术前肠内营养优化可降低CD患者肠道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需行肠切除手术的CD患者,术前应考虑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预后。

2024 ECCO克罗恩病指南时隔四年重磅更新,5大更新要点一览!

时隔4年,ECCO结合最新循证证据更新了CD药物治疗指南,与2020版相比,新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有何亮点?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IBD:回结肠切除术后临时转流术后克罗恩病复发风险和最佳生物制剂使用时机

回结肠切除术的转流并不总是与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关,应在临床上适当的时候进行。回结肠切除术时需要转流的患者复发风险高,可以考虑在造口回纳之前进行生物制剂治疗。

J Crohns Colitis:单独使用硫唑嘌呤治疗与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预防克罗恩病术后复发影响的比较

在高危CD患者中,AZA联合术后3个月的EN可降低术后1年的早期复发率,但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有效性的分析:一项美国倾向匹配队列研究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

CGH:开发和验证用于评估克罗恩病患者透壁愈合和应答的评分

C-score是一种经过验证、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评估CD患者透壁愈合和透壁反应的工具。根据C-score评估的透壁愈合或透壁反应是无创、明确定义的终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并预测良好的远期预后。

 CGH:在手术诱导缓解后,回肠和结肠黏膜相关微生物群可预测克罗恩病复发

回肠和结肠黏膜相关微生物组偏差先于手术诱导缓解后新发回肠炎症的发生,并对未来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这些发现表明,靶向微生物调控是预防术后CD复发的一种合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