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容易得癌症?这四类人尤其要当心!

2022-09-04 厚朴方舟 网络

癌症之所以难对付,主要原因还是发现晚。我国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难以通过手术获得临床治愈。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每年每年新发病例已达392.9万人,致死人数已达233.8万人。

癌症之所以难对付,主要原因还是发现晚。我国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难以通过手术获得临床治愈。

但是,癌症难以早期发现并不等于无法早期发现,其实很多癌症侵袭时,人体都有早期报警信号,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就会早期识破肿瘤。

癌症来临前,有这5种信号

1血(出血)

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人体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的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

  • 不明原因鼻出血,排除外伤、外力、天气干燥或高血压所造成的一过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肿瘤;

  • 咳血、痰中带血,排除天气干燥、牙龈出血或过劳引起的暂时性出血,可能是肺癌的表现。

  • 尿血,特别是出现无痛性血尿,伴有腰部不适,可能是膀胱癌、肾癌;

  • 大便带血,如果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 女性乳头出现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导管肿瘤;

  • 女性绝经后,又发现阴道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表现。

2肿(异常肿块)

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相貌丑陋,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不规则的肿块。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特别是伴有瘙痒、溃烂、渗出等一定要警惕!

如,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双侧不对称,尤其是出现“橘皮样”改变,极有可能是乳腺癌;甲状腺发现肿块,突然发不出声音或者声音突然变得嘶哑,除了看内分泌科外,还要到肿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状腺癌、喉癌等肿瘤漏诊。

3疼(疼痛)

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可能是肿瘤早期信号。

  • 头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喷射状呕吐更为危重),视物不清,这可能是脑瘤的表现,也可能是肺癌等肿瘤流窜到脑部(脑转移)造成的。出现上述症状,一些患者往往只是去神经内科就医,但是,一定要看过神经内科之后再到肿瘤科咨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脑部肿瘤,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 颈部疼痛,伴有压迫感,紧缩感,发硬,出现颜面部水肿,这可能是肿瘤侵犯压迫人体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

  • 胸骨后疼痛,灼烧感,下咽不顺,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的表现。

4烧(发烧)

发热时间超过一周尤其是超过十天,一定要考虑感冒之外的疾病,除了合并的肺部感染等,肿瘤的嫌疑也不能排除。

如果持续发烧,尤其是长期低热,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盗汗(晚上熟睡后出汗)等,儿童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成年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肿瘤来袭的可能。

5减(体重减轻)

成年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甲亢、糖尿病、结核等疾病后,有可能是消化道肿瘤、肾癌、淋巴瘤等肿瘤在作怪。因为肿瘤这个贪吃的家伙在与人体争夺营养,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被肿瘤偷走了。

如果体重减轻的同时,伴有肤色发黄和疼痛,更要积极检查,排除“癌中之王”胰腺癌等肿瘤的可能。

哪些人更容易得癌症?

1中老年人‍‍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成人癌症发病率从 40 岁开始快速升高,肿瘤发病的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80 岁达到峰值。

致病因素很显然的,老年人的免疫力及身体机能明显降低,合并诸多慢性疾病易受致癌物的影响,及致癌因素的累积,使得更容易恶性肿瘤。

▲70岁的老人患癌风险是20岁年轻人的100倍以上,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图源:国家癌症中心

2有不良“嗜好”的人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心态等,都是增加癌症风险的重要因素。

比如老生常谈的问题:吸烟(包括二手烟甚至三手烟)是多种癌症的明确的高危因素,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肺癌。

另一个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饮酒。饮酒同样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2021年7月13日,《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针对2020年世界各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的大型统计分析研究指出,2020年,全球约有74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可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因酒精导致癌症发病的比例高达76.7%。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女性)是饮酒造成的发病例数最高的三类癌症。

吸烟喝酒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因素,其实这方面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经常熬夜和轮夜班的人、无肉不欢的人(嗜食红肉和加工肉类)、嗜好高糖饮食甜食的人、缺乏运动的人、乱性滥性的人、有某些不良饮食习惯的人(饮食无节制无规律,胡吃海喝暴饮暴食,喜吃各种煎炸烤腌类食物,喜吃咸食,烫食,不注意饮食卫生等等)、肥胖超重的人、心态压抑长期得不到释放的人……

3生活或工作在癌症高发区的人

每天生活或工作的环境也可能是致癌因素,比如某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会增加当地居民罹患癌症的风险;某些职业需要经常或长期接触或暴露在某些致癌风险因素中,其患癌风险也相对较高。

生活或工作环境致癌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无法改变的,除非搬离这个地方或换一个工作。当然,只要是环境因素,就并非不可改变,治理环境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这可不是一日之功,但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也就能为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人人事不关己,最终人人受害。而工作环境,要重视做好职业防护。同时,高风险人群也要主动做好癌症筛查。

4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虽然癌症并不是遗传病,不会直接遗传,但某些基因突变会遗传给下一代。比如,美国影星、女导演安吉丽娜•朱莉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会使她比普通人更易患乳腺癌、卵巢癌,或者她患癌的时间可能较一般人更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43252, encodeId=267f12432522a, content=好文,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5901993306, createdName=1e1ad8bdm04(暂无匿称), createdTime=Mon Sep 05 07:46:16 CST 2022, time=2022-09-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09-05 1e1ad8bdm04(暂无匿称)

    好文

    0

相关资讯

生育不易且伴随高患癌风险,这群男性真的“难”

生殖系统的病变常常是男性罹患其他疾病的先兆,研究表明患有不育症的男性,其罹患各种癌症的风险都会增加。

Nature Cell Biology:癌症治疗新靶点ATF4,双重打击安全抗癌

目前,癌症依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众所周知,肿瘤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除了遗传、饮食和环境等外部因素外,以肿瘤微环境为首的内部因素在掌握着肿瘤的“生杀大权”。

IBD:炎症性肠病患者与癌症发生的长期风险关系

炎症性肠病是终身性疾病,易复发,而复发次数会增加癌变几率;当IBD反反复复复发的过程中,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导致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使胃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炎症的发生。

Science Advances:用癌症患者自身抗体生成双抗,用于清除肿瘤

通过将患者自身的特异性抗体与双特异性抗体的效力相结合,利用免疫系统将肿瘤识别为外来物先天能力,创造出一种对肿瘤有效的真正个性化疗法。

IJNS:尊严疗法能够增强癌症患者的生活希望

尊严疗法能改善成人癌症患者的希望、焦虑和抑郁情绪。

JAMA Netw Open:亚洲超62万人研究显示,秀恩爱不会死得快,但单身会!全因死亡率升高62%!

JAMA Netw Open:亚洲婚姻状况与总死亡率和特定病因死亡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