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姚期智已放弃外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院士
2017-02-21 佚名 观察者网
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央视新闻2月21日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了解到,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 资料图

姚期智 资料图
杨振宁院士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姚期智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10.1~ ),出生于安徽合肥,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
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姚期智简介:
姚期智(1946年12月24日~),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
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
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75年至1986年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
2004年起在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
200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科院#
122
#姚期智#
62
学习一下很不错
105
,对杨振宁不评价
114
#杨振宁#
69
学习一下很不错
88
中国院士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
78
为他们的精神点赞
94
搞不懂他们的世界
64
牛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