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共识仅对当前已经上市的ADC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患者筛选、方案制定及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作出推荐,旨在为国内妇科肿瘤ADC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指导。
妇科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5-04-30
本共识仅对当前已经上市的ADC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患者筛选、方案制定及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作出推荐,旨在为国内妇科肿瘤ADC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指导。
妇科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5-04-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5-03-3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4-11-0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2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07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三部分构成,本文介绍其有效载荷(如微管破坏药、DNA 损伤药)、连接子类型及生物偶联技术的研究进展,展现该领域突破与发展前景。
中山大学团队开展的全球多中心 1 期 / 1b 期临床试验显示,国产原研药 YL201 治疗晚期实体瘤疗效显著,安全性可控,为相关肿瘤患者提供新选择。
《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YL201 作为 B7H3 靶向 ADC 药,对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晚期实体瘤疗效佳,安全性好,其独特技术平台有突破,III 期试验已启动。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让点击化学受关注,它是高效精准分子合成技术,能赋能 ADC,具精准靶向等优势,介绍其在 ADC 合成中的应用、面临挑战及前景,已有超 20 款相关 ADC 进入临床。
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挑战,双抗 ADC 结合双抗与 ADC 优势,可精准靶向、克服耐药等。当前 4 款国产药领先,也面临拓宽靶点等挑战。
ADC 在肿瘤治疗中有进展但晚期患者易耐药,耐药机制可按结构分类,包括抗原表达变化、摄取加工异常及有效载荷相关问题,优化治疗或可克服耐药,扩大疗效。
中国药学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18-07-30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 · 2022-06-1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2-07-06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2022-08-30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 2022-10-2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 2023-06-07
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