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ANTIMICROB AG 潤色咨詢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出版年份:1991 年文章數(shù):1597 投稿命中率: 開通期刊會員,數(shù)據隨心看

出版周期:Monthly 自引率:4.9% 審稿周期: 開通期刊會員,數(shù)據隨心看

前往期刊查詢

期刊閱讀

Int J Antimicrobial Agents: 無菌感染的非重癥COVID-19患者早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獲得有效的治療效果

0 0

自2019年12月以來,由新冠病毒 (SARS-CoV-2) 引起的2019年冠狀病毒病 (COVID-19) 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

Int J Antimicrob Agents:羥氯喹可顯著降低COVID-19患者的病毒載量

0 0

氯喹和羥氯喹對SARS-CoV-2有效,并有報道對中國COV-19患者有效。本研究旨在評價羥氯喹對呼吸道病毒載量的影響。

新冠病毒去年底已在法國傳播,病例與中國無關聯(lián)

光明網 0 0

醫(yī)學期刊《國際抗菌劑雜志》網站顯示,法國巴黎東北郊塞納-圣但尼醫(yī)院集團主持撰寫的短篇通訊論文已于5月3日上線發(fā)表,其標題為

Int J Antimicrob Ag:抗生素處方增加 UTI相關大腸桿菌菌血癥發(fā)病率也增加!

吳星 75 1

2018年8月,英國學者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發(fā)表一項生態(tài)學研究,探討了初級醫(yī)療抗生素處方治療尿路感染(UTI)、大腸桿菌菌血癥發(fā)病率和抗生素耐藥之間的相關性。

Int J Antimicrob Ag:多學科討論:NICU中產ESBL細菌感染和/或定植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梁舒瑤 71 2

最近,新生兒被報告為醫(yī)療相關感染(HCAIs)高危人群。這些感染是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嚴重死亡和隨后發(fā)病的原因。2017年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由中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考察了NICU中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細菌感染和/或定植的風險因素有哪些。請看本期多學科討論組臨床藥師各抒己見為您梳理本文看點——

Int J Antimicrob Ag:對老年患者抗菌藥潛在不當處方的明確定義應達成共識!

梁舒瑤 53 4

抗菌藥使用不足、使用過度或給藥程序不正確(即劑量水平、給藥途徑、治療持續(xù)時間等)與細菌耐藥性的出現(xiàn)有關。2017年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由法國科學家進行的系統(tǒng)評價,考察了老年患者中抗菌藥潛不當處方的明確定義,呼吁就明確定義達成專家共識。

Int J Antimicrob Ag:長期護理病房中的患者有多少發(fā)生ESBL-PE定植?

梁舒瑤 52 4

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腸桿菌科(ESBL-PE)引起的全球感染率已經達到驚人的比例,對治療構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ESBL-PE定植是繼發(fā)感染的主要誘因,隨之而來的是醫(yī)療相關費用的增加有關。2017年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由美國科學家進行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評估了長期護理病房(LTCFs)中ESBL-PE的定植率。

Int J Antimicrob Agents:IPA重病患者預后不良 抗菌治療貌似也不理想

吳星 51 1

侵襲性肺曲霉?。↖PA)是重病患者中日益嚴重的一大問題。危重病學專家如何應對曲霉陽性呼吸道樣本,以及抗菌治療(AFT)的療效尚不清楚。2017年10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研究旨在考察呼吸道樣本曲霉分離菌株患者中AFT處方的選擇和診斷檢查,以及AFT對這類人群的影響。

Int J Antimicrob Agents:多學科討論:初始經驗型抗真菌治療如何影響IC重癥患者結局?

吳剛 48 4

侵襲性念珠菌?。↖C)是醫(yī)療或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ICUs)中常發(fā)生的威脅生命的感染。其與ICU持續(xù)時間和住院時間增加相關,盡管存在爭議。2017年7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中國SCAN研究的分析,考察了初始經驗型抗真菌治療對患有IC重癥患者結局的影響。

Int J Antimicrob Ag:多學科抗菌藥管理團隊做出的非抗生素建議的臨床影響

吳剛 34 2

2017年8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由新加坡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考察了多學科抗菌藥管理團隊做出的非抗生素建議的臨床影響。

Int J Antimicrob Agents:抗菌藥物使用相關的并發(fā)癥:神經不良事件和對抗癲癇藥的干擾

梁舒瑤 44 3

2017年7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由意大利科學家進行的系統(tǒng)評價抗菌藥物使用相關的并發(fā)癥:神經不良事件和對抗癲癇藥的干擾。

Int J Antimicrob Agents:多學科討論:他汀或是對抗隱球菌感染的新武器

賈朝娟 16 0

由隱球菌病感染導致的肺炎和腦膜炎,并具有高死亡率。新型隱球菌C. gattii的毒性更大,標準的抗真菌治療反應差。目前隱球菌病的治療選擇很少,已有的抗真菌藥物因存在弊端爾使用受限,包括氟康唑(FLC)耐藥和兩性霉素的副作用。2017年6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研究顯示,阿托伐他汀(ATO)+FLC治療的感染小鼠存活率增加。

Int J Antimicrob Ag:他汀或是對抗隱球菌感染的新武器

選題審校:梁舒瑤 編輯:賈朝娟 64 0

由隱球菌病感染導致的肺炎和腦膜炎,并具有高死亡率。新型隱球菌C. gattii的毒性更大,標準的抗真菌治療反應差。目前隱球菌病的治療選擇很少,已有的抗真菌藥物因存在弊端爾使用受限,包括氟康唑(FLC)耐藥和兩性霉素的副作用。2017年6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研究顯示,阿托伐他汀(ATO)+FLC治療的感染小鼠存活率增加。

Int J Antimicrob Agents:多粘菌素B是鐮孢菌屬的克星?

梁舒瑤 賈朝娟 63 2

鐮孢菌屬是第三大最常導致侵襲性真菌感染的霉菌,但有效的抗菌藥很少。2017年6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研究顯示,多粘霉素B(PMB)對所有的12種鐮孢菌株均有殺菌作用。 鐮孢菌屬有許多種類,包括有尖孢鐮刀菌、腐皮鐮刀菌、谷鐮孢霉和輪枝鐮孢,會導致許多植物和人類感染。在臨床實踐中,鐮孢菌是繼曲霉菌和毛霉菌之后第三大最常導致侵襲性真菌感染的霉菌。但是,可用于

Int J Antimicrob Agents:去甲萬古霉素能否滲透入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中?

梁舒瑤 賈朝娟 83 12

目前為止尚未評價去甲萬古霉素的腦脊液(CSF)滲透性。2017年5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研究顯示,腦膜炎患者的去甲萬古霉素CSF滲透高于其他組。

Int J Antimicrob Ag:住院兒童的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定植率較高 尤其是這個病房

選題審校:梁舒瑤 編輯:賈朝娟 52 3

2017年5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調查了住院兒童患者中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定植、風險因素和感染風險。

INT J ANTIMICROB AG:K13基因多態(tài)性與惡性瘧原蟲之間缺乏關聯(lián)

MedSci 90 0

2006年,塞內加爾國家瘧疾控制計劃建議采用青蒿素聯(lián)合療法作為非重癥瘧疾治療的一線療法。此外,靜脈注射(iv)青蒿琥酯和蒿甲醚的注射劑已逐漸替代奎寧治療重癥瘧疾。Kelch 13基因(K13-螺旋槳,PF3D71343700)的螺旋槳域的突變,如Y493H,R539T,I543T和C580Y,最近報道在體內和體外與東南亞青蒿素的抗性有關。然而,這些突變尚未在非洲出現(xiàn)。

Int J Antimicrob Agents:不同PPI對伏立康唑藥動學有何影響?

安雅晶;吳星 50 25

2017年4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由中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考察了不同PPI對伏立康唑藥動學的影響。

Int J Antimicrob Agents:ESBL-Ec引發(fā)APN: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厄他培南治療的有效替代嗎?

安雅晶;吳星 56 7

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桿菌(ESBL-Ec)是導致急性腎盂腎炎(APN)的一個常見原因,需要進行碳青酶烯類治療。然而,由于產碳青酶烯酶微生物出現(xiàn),需要尋找碳青酶烯類的替代物。2017年4月,發(fā)表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與厄他培南相比,治療ESBL-Ec引發(fā)APN成人患者的臨床療效。

IJAA:雷洛昔芬可抑制銅綠假單胞菌的毒力發(fā)揮

T.Shen 306 0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上的一篇標題為“Raloxifene attenuate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yocyanin production and virulence”的研究報告,在這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代謝及內分泌系統(tǒng)藥物雷洛昔芬可以減弱綠膿桿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