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 MED 潤色咨詢

RESPIRATORY MEDICINE

出版年份:1989 年文章數:3358 投稿命中率: 開通期刊會員,數據隨心看

出版周期:Monthly 自引率:5.5% 審稿周期: 開通期刊會員,數據隨心看

前往期刊查詢

期刊閱讀

讀書報告|一項全球50個國家ICU機械通氣撤離的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隊列研究

中國呼吸治療 0 0

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超過2天的患者中,僅65.0%的患者在90天的研究期間內成功撤機。更進一步探究撤機失敗的危險因素,如避免延遲撤機、調整鎮(zhèn)靜管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撤機成功率。

讀書報告丨法國肥胖危重患者拔管后無創(chuàng)通氣的效果:一項多中心、非盲、實效性隨機臨床試驗

中國呼吸治療 0 1

研究針對肥胖患者拔管后呼吸支持策略,比較 NIV 與單純氧療,結果顯示 NIV 能降低 3 天內治療失敗率,討論了研究優(yōu)缺點。

Circ-Ntrk2 作為 miR-296-5p 海綿激活 TGF-β1/p38 MAPK 通路并促進肺動脈高壓和血管重塑

劉少飛 0 0

功能性 circRNA 并研究它們在缺氧誘導的肺血管重塑(PAH 的核心病理變化)中的作用和機制。

Respir Med: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相比,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與冠狀動脈疾病的相關性更強

l劉少飛 0 0

目前尚不清楚由肺量計阻塞或限制引起的低 FEV1 是否與 CAD 有不同的相關性。

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肺動脈高壓的病因:一個病例系列和文獻回顧

劉少飛 0 0

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肺動脈高壓是一個常見的發(fā)現,有必要進一步評估。初步評估應包括超聲心動圖和徹底的藥物檢查。

運動中的動脈血氧飽和度是否增加了肺動脈高壓的預后價值?

劉少飛 0 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運動中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是否會增加肺動脈高壓(PAH)患者6分鐘步行距離(6MWD)的預后價值。

Respir Med:當前哮喘、鼻炎、濕疹三聯癥在成年人中并不常見

AlexYang 0 0

之前已有研究人員在兒童中研究了哮喘、鼻炎和濕疹的共存情況,但在成人中缺乏數據。隨著新的治療方法的出現,需要對共存的流行病學數據進行研究。最近, 有研究人員調查了普通成人人群及對空氣過敏原過敏者中哮喘、

Respir Med:抑郁與哮喘和鼻炎癥狀的惡化有關

AlexYang 59 0

盡管許多研究強調了哮喘/鼻炎與抑郁之間的聯系。但是仍舊不清楚到底這些疾病的哪個特性與抑郁的風險相關。最近,有研究人員探索了抑郁與哮喘或者鼻炎之間的關系。研究包括了2227名參與者(年齡在21-86歲,女性占比50%)。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標準化的訪談、皮刺測試和肺功能測試,并分成哮喘組(n=528)、鼻炎組(n=972)和對照組(n=727)。研究發(fā)現,在哮喘組、鼻炎組和對照組中,抑郁的患病率分別

Respir Med:惡性胸膜間皮瘤理想的二線治療是…

吳星 132 2

2018年8月,意大利學者在《Respir Med》發(fā)表了間皮瘤二線治療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

Respir Med:嗜伊紅細胞性肉芽腫病且伴隨多血管炎的過敏性患者中重度/不受控制哮喘和總生存研究

AlexYang 156 1

盡管哮喘、鼻炎/鼻竇炎和外周嗜酸性粒細胞事實上在所有嗜伊紅細胞性肉芽腫病且伴隨多血管炎(EGPA)的患者中存在,而特異性反應在這些患者中卻沒有很好的研究。最近,有研究人員鑒定了特異性反應對患有EGPA患者的影響。研究發(fā)現,總體來講,33.5%(63)的患者經歷了針對氣源性致敏原的皮膚和/或特異性lgE測試。與氣源性致敏原相關的特異性反應在22.3%的患者(占進行測試的2/3)中鑒定到,并且特異性反

Respir Med:在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和青少年中,運動誘導的支氣管痙攣研究

AlexYang 163 1

運動后的呼吸道癥狀在鼻炎患者中是常見的。運動誘導的支氣管痙攣(EIB)也許是其中的一種。最近,有研究人員評估了EIB在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和成年人中的流行程度,比較了跑臺運動(TR)和EVH挑戰(zhàn),并且還評估了運動呼吸道癥狀和EIB。研究包括了年齡在10歲到20歲的患者。研究人員評估了過去幾年鼻炎癥狀的嚴重度和運動相關的癥狀,并在隨機順序中進行了挑戰(zhàn),挑戰(zhàn)不多于72個小時,并且遵從國際指南。在每次挑

Resp Med:老年人中不同肥胖指數與肺功能有何關系?

安雅晶 55 3

2017年發(fā)表在《Respir Med》的一項由中國和英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考察了中國老年人中不同肥胖指數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發(fā)現中國老年人核心肥胖及指數與較低的肺功能和較高的限制性呼吸缺陷風險相關。

Resp Med:長期使用奧馬珠單抗治療哮喘真的安全嗎?

安雅晶 103 1

奧馬珠單抗是首個FDA批準的治療重度哮喘的生物制劑。但其長期治療的安全數據缺乏。2017年9月,發(fā)表在《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130》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在治療哮喘方面長期使用奧馬珠單抗治療的安全性。結果表明,真實世界中,長期奧馬珠單抗治療表現出顯著地安全性和良好地耐受性,并且連續(xù)延長多年不會增加副作用風險。

Respir Med:輕度COPD患者:ICS/LABA比單一ICS風險???

徐曉涵 22 0

2017年9月,發(fā)表在《Respiratory Medicine》的一項由韓國科學家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比較了單一吸入器中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SC)/長效β激動劑(LABA)vs ISC對輕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全因死亡率、肺炎和骨折的影響。

Resp Med:輕度COPD患者:ICS/LABA比單一ICS風險小?

石巖 80 2

2017年9月,發(fā)表在《Respiratory Medicine》的一項由韓國科學家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比較了單一吸入器中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SC)/長效β激動劑(LABA)vs ISC對輕度慢性阻塞性肺?。–OPD)的全因死亡率、肺炎和骨折的影響。

Resp Med:控制哮喘 FP/SAL和FP/FOR哪個更具成本效果

徐曉涵 80 1

2017年8月,發(fā)表在《Respir Med》的一項由新加坡、英國和西班牙科學家進行的歷史性配對隊列數據庫研究,比較了轉換到或初始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羅(FP/SAL)vs繼續(xù)或初始丙酸氟替卡松/福莫特羅(FP/FOR)的成本效果。

Resp Med:中度氣流受限的COPD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有無肺炎風險?

徐曉涵 93 3

2017年10月,發(fā)表在《JRespiratory Medicine》的一項由美國和英國科學家進行的SUMMIT試驗,考察了中度氣流受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吸入性糠酸氟替卡松和維蘭特羅的肺炎風險。

Resp Med:哮喘患者能否從吸入裝置電子提醒器獲益?

徐曉涵 93 1

依從性對患者的藥物治療成功與否具有重要的意義。2017年8月,發(fā)表在《Respir Med》的一項定性研究調查了哮喘患者對吸入裝置電子提醒器可接受性和利用度的態(tài)度。

Resp Med:改善哮喘和COPD的吸入技術能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

徐曉涵 96 3

對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管理,較差的吸入技術或造成較差的疾病控制和較高的疾病管理成本。2017年8月,發(fā)表在《Respir Med.》的一項研究通過在德國、意大利、瑞典和英國開發(fā)了一種模型,評估哮喘和COPD患者改善吸入技術對意外醫(yī)療費用的潛在影響。

Respir Med:阻塞性肺病患者藥物吸入方式錯誤 用培訓視頻糾正

吳剛 43 4

2017年8月,發(fā)表在《Respir Med》的一項由德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考察了阻塞性肺病患者使用基于網絡視頻的最佳吸入技術糾正錯誤的方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