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安慰劑效應 點擊跳轉
TED演講 | 你所不了解的“安慰劑”效應
本期講者Eric Mead先生是一位魔法師,通過一個小魔法向我們展示安慰劑效應是如何起作用的。他的演講提到,藥片的形狀事實上會影響安慰劑效果,人們傾向于認為將囊比片劑更有效,而針劑又比膠囊更有效……
藥明康德 - 安慰劑,TED - 2017-03-20
N Engl J Med: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又有新發(fā)現:助力關節(jié)炎治療
全球肥胖問題嚴峻,易引發(fā)骨關節(jié)炎。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可減輕肥胖者膝關節(jié)炎疼痛,介紹其作用機制及意義,強調結合生活方式改變實現最佳效果。
生物探索 - 關節(jié)炎,司美格魯肽 - 2024-11-01
安慰劑療法:善意的醫(yī)學欺騙?
安慰劑效應客觀存在已經被學術上廣泛認可,這不僅對于和分析藥物研究結果,而且對理解生物現象都有意義,現在關于安慰劑的最新進展是主動公開使用安慰劑療法。 被欺騙或自我欺騙都能產生生物學效應,這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證明的醫(yī)學效應,并逐漸被臨床醫(yī)學接受和應用。這一成功欺騙效果的確認,不僅是安慰劑研究的成功,也能解釋許多巫術和宗教方法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只要有效果,且是安全的方法,即使對患
孫學軍 - 安慰劑,醫(yī)學 - 2016-07-17
Sci Rep :我國學者揭示地塞米松治療重癥非創(chuàng)傷性腦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影響
本研究基于大型ICU數據庫MIMIC-IV,采用傾向評分匹配和時間依賴Cox回歸,系統(tǒng)評估了地塞米松治療非創(chuàng)傷性腦內出血(ICH)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影響。
MedSci原創(chuàng) - 腦出血,隊列研究,數據庫,地塞米松 - 2025-07-26
腸-腦軸新機制!Gut:隔日禁食通過菌群代謝物調節(jié)小膠質細胞,逆轉肥胖相關認知衰退
本研究系統(tǒng)闡述了不同減脂飲食對于肥胖相關認知障礙的影響,突出了交替日禁食作為一種非藥物介入策略在改善腸道菌群結構和抑制慢性炎癥中的獨特優(yōu)勢。
MedSci原創(chuàng) - 肥胖,認知衰退,隔日禁食 - 2025-06-26
Neuron綜述:迷幻藥對認知和情緒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定量、定性和證據表明,迷幻劑可能對許多精神疾病具有治療效果,并對健康個體的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迷幻藥可能會促進創(chuàng)造性認知。
brainnew神內神外 - 認知控制的受體神經調控,多種受體類型導致迷幻藥的急性效應 - 2023-02-14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SSRIs 治療兒童青少年強迫癥,對輕度患者效果更顯著,中重度需個體化策略
盡管SSRIs作為兒童青少年OCD的推薦藥物在短期內僅表現出小幅度的臨床改善,但該結果是迄今為止最為嚴謹的個體層面治療效益證據,為臨床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數量化支持。
MedSci原創(chuàng) - 強迫癥狀,SSRIs - 2025-07-01
Nature新突破:安慰劑止痛不僅有效,竟然還有清晰的神經通路!
介紹發(fā)表于《Nature》的研究,揭示安慰劑鎮(zhèn)痛通過特定神經通路起作用,為疼痛管理提供新視角及潛在非藥物治療策略。
Hanson臨床科研 - 安慰劑,神經通路 - 2024-08-27
JAMA:復合制劑、阿司匹林及兩者結合對認知功能結果的影響
無論有無阿司匹林,復合制劑都與認知結果的降低無關,但與功能衰退的減少有關。
MedSci原創(chuàng) - 阿司匹林,復合制劑 - 2023-02-07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劑量依賴性麥司卡林急性作用的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
西洛辛在100mg以上劑量下,表現出顯著的劑量依賴性主觀效應,隨劑量增加,效應增強。最高劑量800mg引發(fā)了更強烈的精神和身體效應,未達到天花板效應。
MedSci原創(chuàng) - 致幻劑,隨機雙盲安慰劑,細胞內5-HT2A受體介導,麥司卡林 - 2024-10-08
Nature子刊:蘑菇毒素可增加大腦連接,治療嚴重抑郁癥
雖然這些發(fā)現令人鼓舞,但此前評估裸蓋菇素治療抑郁癥的試驗是在受控的臨床條件下進行的,使用的是在實驗室中配置的受規(guī)管劑量,且在用藥前、中、后都由心理健康專家提供大量的心理支持。
生物世界 - 抑郁癥,蘑菇毒素 - 2022-04-12
CGP醫(yī)學前沿|精神分裂癥的社區(qū)治療獲益:基于長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藥物
本文對長效注射用抗精神病藥物在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獲益情況進行系統(tǒng)總結、梳理,希望能為我國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qū)治療方案探索提供一定的參考!
中國全科醫(yī)學雜志 - 精神分裂癥,抗精神病藥物 - 2024-01-13
保護性血流動力學:血壓管理新策略
采用保護性血流動力學策略,對臨床實踐和研究都具有深遠的意義。臨床上這種方法可以減少醫(yī)源性傷害,改善危重患者的遠期預后。
重癥醫(yī)學 - 血壓管理,血流動力學 - 2024-10-29
安慰劑效應:不僅僅是安慰,可能具有一定的客觀效應
神經科學研究發(fā)現,安慰劑效應能啟動足夠強的生理反應,這些反應和藥物產生的效應并沒有區(qū)別,例如能讓帕金森患者大腦釋放多巴胺,讓疼痛患者大腦釋放內啡肽,這恰好是這些疾病藥物的作用基礎。最近意大利科學家用人體大腦電活動記錄的方法,證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確定無疑的安慰劑效應。意大利神經科學家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細胞進行訓練,利用安慰劑原理治療該疾病。研究負責人,意大利都靈大學安慰劑效應研究者學Fabrizi
孫學軍博客 - 安慰劑,客觀 - 2016-02-10
小知識:反安慰劑效應 臨床研究中魔鬼
反安慰劑效應(拉丁文nocebo解“我將傷害”)可以使用檢測安慰劑效應相同的方法檢測出來。性質與安慰劑效應完全相反,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惡化。例如一組服用無效藥物的對照群組(control group),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這個現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藥物的人士對于藥物的效力抱有負面的態(tài)度,因而抵銷了安慰劑效應,出現了反安慰劑效應。這個效應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藥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對
MedSci原創(chuàng) - 安慰劑,知識 - 2014-05-1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2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