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PGAM5 點擊跳轉
APS:安石榴苷阻止PGAM5與NEK7“牽手”,或能抑制結腸炎
先天免疫中的模式識別受體(PRRs)通過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和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被激活,迅速應對病原體入侵和組織損傷。NLRP3炎癥小體作為一種典型的PRR,能夠被感染或細
MedSci原創(chuàng) - 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安石榴苷 - 2025-03-13
JACC-BTS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賈恩志教授團隊揭示巨噬細胞PGAM5調(diào)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及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巨噬細胞PGAM5-ANGPTL3信號在巨噬細胞-平滑肌細胞/內(nèi)皮細胞間通訊的效應,為AS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論道心血管 - 動脈粥樣硬化,PGAM5 - 2025-03-14
JACC-BTS述評 | 編輯述評賈恩志教授團隊PGAM5-ANGPTL3研究:巨噬細胞“脂炎軸”揭示動脈粥樣硬化調(diào)控新機制
目前對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ANGPTL3)在巨噬細胞中的調(diào)控機制,特別是其與磷酸甘油酸變位酶5?(PGAM5)的相互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論道心血管 - 動脈粥樣硬化 - 2025-07-21
好文推薦 | 線粒體自噬對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就線粒體自噬的發(fā)生機制及其在缺血腦組織中的作用進行綜述,以期為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 - 線粒體自噬,缺血性腦卒中 - 2024-03-16
Circ Res:復旦大學張英梅/任駿/劉碩霖揭示March2調(diào)控主動脈瘤/夾層的新機制
該研究表明March2通過調(diào)節(jié)PKM2聚合減輕主動脈瘤/夾層。
iNature - March2,主動脈瘤/夾層 - 2025-03-24
【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線粒體自噬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本文回顧近年來線粒體自噬與VCI病理特征的關系研究,分析其在VCI中的調(diào)控機制,探討以線粒體自噬為靶點的潛在治療策略。
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 - 血管性認知障礙,線粒體自噬 - 2025-04-26
Cell:挑戰(zhàn)原有觀點:ESCRT樣程序性細胞壞死
近期來自圣猶大兒童醫(yī)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不同于傳統(tǒng)觀點的新發(fā)現(xiàn),指出被稱作ESCRT-III的蛋白能過修復質膜中的破裂而延緩或阻止壞死性凋亡。這種延緩讓即將死亡的細胞有時間釋放信號來提醒周圍的細胞存在病毒感染。神經(jīng)細胞凋亡是由MLKL介導的細胞膜破壞引起的程序性細胞死亡高度炎癥形式。近期來自圣猶大兒童醫(y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不
生物通 - Cell,程序性細胞壞死 - 2017-04-19
中山大學,最新Nature系列綜述:ROS癌癥治療最新進展!
本文綜述了ROS在癌癥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重點討論了關鍵分子參與者、信號通路,以及針對ROS的癌癥治療的新策略和化合物。
BioMed科技 - 癌癥,抗氧化劑,活性氧,ROS - 2024-07-12
腫瘤免疫治療中的非凋亡調(diào)節(jié)性細胞死亡
非凋亡RCD的研究是一個廣泛而迅速發(fā)展的領域。一種新的觀點是,針對局部腫瘤中的自噬、細胞焦亡、鐵死亡和壞死性凋亡,深刻影響TME中浸潤的免疫細胞和免疫治療的反應。
小藥說藥 - 腫瘤微環(huán)境,腫瘤免疫,非凋亡調(diào)節(jié)性細胞 - 2022-09-07
Nature commu:線粒體在腫瘤免疫殺傷中的新作用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近日,來自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fā)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fā)現(xiàn)參與細胞死亡的一個酶具有新功能。這項研究證明了這種叫做RIPK3的酶如何在細胞線粒體與免疫系統(tǒng)之間進行信號傳遞。 這項新研究表明,這一交互作用不僅對于啟動抗腫瘤免疫應答非常重要,同時對于調(diào)節(jié)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癥性應答也非常
生物谷 - 線粒體,RIPK3基因,免疫 - 2015-09-24
【盤點】腫瘤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是應用免疫學原理和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fā)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并應用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輸注宿主體內(nèi),協(xié)同機體免疫系統(tǒng)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腫瘤免疫治療近來備受關注,是腫瘤治療領域的焦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過去一段時間腫瘤免疫研究領域都有哪些最新進展。 ? ? 1.JEM:新研究為腫瘤免疫治療抗體開發(fā)找到新
生物谷 - 腫瘤免疫治療,進展 - 2015-11-26
Cell Death Dis:腺瘤管狀表皮細胞壞死性凋亡機制
管狀表皮細胞腺癌(RCC)是一類對化療十分耐受,而且存活時間很短的惡性腫瘤。目前大多數(shù)抗癌藥物都是通過引導癌細胞的凋亡,而癌細胞發(fā)生的抗凋亡突變也許是其產(chǎn)生耐藥性的原因。不過,最近研究鑒定出了一種新型的細胞死亡方式--即不依賴caspase蛋白的程序性死亡"細胞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這也許能夠為腫瘤的殺傷提供其他思路。 TNFa能夠通過介導caspase 8的激活來介導細胞凋
生物谷 - 腺瘤管狀表皮細胞 - 2016-07-07
Cell: TNF-α誘導的細胞壞死信號傳導通路中MLKL發(fā)揮關鍵作用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國內(nèi)生命科學領域的著名研究機構,執(zhí)掌其帥印的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王曉東教授,其在細胞凋亡,特別是引導癌細胞凋亡治療癌癥等方面的研究走在國際最前沿,是該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最新一期(1月20日)的Cell雜志上,王曉東研究組同期發(fā)表了兩篇文章闡述有關TNF-α誘導的細胞壞死信號傳導通路中新的發(fā)現(xiàn)。 與人們早期的認識不同,現(xiàn)在細胞壞死被認為是哺
MedSci原創(chuàng) - MLKL,壞死 - 2012-01-22
2012年Cell發(fā)表的中國研究
據(jù)《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12》統(tǒng)計,2002~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間,我國科技人員共發(fā) 表102.26萬篇國際論文,排名世界第2;被引用665.34萬次,排名世界第6。其中,藥學與毒物學居世界第6,生物與生物化學居世界第8,微生物學 居世界第10位。此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位居世界第12位,神經(jīng)科學與行為學居世界第13位,臨床醫(yī)學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居世界第
生物谷 - Cell,研究,中國 - 2013-01-01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資助名單(生命科學)
無標題文檔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資助名單(生命科學) 項目名稱 負責人 單位 資助金額(萬元) 中國東北自然次生林與人工林土壤碳積累和碳穩(wěn)定的機制研究 朱偉興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
MedSci原創(chuàng)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015-08-25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