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指心臟供血突然減少,主要類型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本文基于當代證據(jù),主要為 ACS 的診斷和管理提供綜合指導。

2025-02-28
本文為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臨床實踐聯(lián)合委員會更新的急性冠脈綜合征建議。
2016年8月,澳大利亞國家心臟基金會(NHFA)聯(lián)合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心臟學會(CSANZ)共同發(fā)布了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管理指南2016版,指南針對疑似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評估和管理提出推薦意見,包括臨床評估路徑的實施以及功能和結(jié)構(gòu)上的測試。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和危險分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再灌注治療和直接溶栓后的護理,介入治療,抗凝管理,二級預防,藥物療法以及康復治療等方面提供指
2025-02-27
本指南納入了2013年版ACCF/AH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和對應2014年AHA/ACC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發(fā)布以來的新證據(jù),指南主要聚焦1型心肌梗死的管理。
2019-03-01
目前,大規(guī)模試驗的新證據(jù)和指南的更新證實了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延長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的風險和獲益。本文主要針對亞洲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雙抗治療的延長的幾個危險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2018-07-12
2018年7月,臺灣心臟病學會(TSOC)、臺灣急診醫(yī)學學會和臺灣心血管介入學會聯(lián)合更新發(fā)布了2018 臺灣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管理指南。指南的主要目的是為臨床醫(yī)師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管理上提供最新的循證建議,主要內(nèi)容涉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學,診斷,風險評估,一般管理,抗血小板治療,抗凝治療,血運重建策略以及長期管理等。
自2012年我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發(fā)布以來,今年在改進領域又積累了眾多臨床證據(jù)。 本文由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組織專家組編寫,以推進我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規(guī)范化管理。
2015-08-29
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2015)于8月29日在英國倫敦開幕。五部心血管疾病指南的發(fā)布無疑成為本屆大會的重中之重。這五部指南分別涉及:肺動脈高壓(與歐洲呼吸學會[ERS]聯(lián)合發(fā)布)、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性猝死(VA & SCD)、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心包疾病以及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IE)。新指南強調(diào)臨床中“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相關內(nèi)容在每個指南的最后一節(jié)。
2022-05-06
本文主要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院前治療提出急診專家建議,內(nèi)容涉及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的診斷和轉(zhuǎn)運,胸痛患者的管理,ACS患者的抗凝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
2021年2月,國際血脂專家組(ILEP)發(fā)布了急性冠脈綜合征后降脂治療的最佳應用意見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以及其引起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可通過降脂治療降低血多疾病負擔。本文
2016年6月,加拿大心血管學會(CCS)發(fā)布了急性冠脈綜合癥出院后的二級預防建議,該建議涉及的內(nèi)容包括:血管保護,心臟保護,危險因素控制,患者依從性等。
2022-05-06
本文主要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院前治療提出急診專家建議,內(nèi)容涉及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的診斷和轉(zhuǎn)運,胸痛患者的管理,ACS患者的抗凝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